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天津黑馬姿態力逼 與廣州暗戰“中國第三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28 09:42:52  


 
  走出珠三角

  2009年1月,國務院頒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將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國際大都市的發展定位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對此,彭澎說:“過去,廣州的提法就是要打造‘亞洲重要城市’,以及到30年後發展為‘世界重要城市’。廣州甚至廣東省很難自己提廣州要打造‘國家中心城市’。所以,‘國家中心城市’這個概念是國家層面提出來的。”

  根據專家的定義,所謂國家中心城市,就是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的城市,這種功能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新的提法對廣州而言,是一個新的開端,也是一個艱難的轉折。

  歷史上,廣州很早就成為中原貨物南下經廣州出口到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的貿易港口,改革開放以來,香港製造業的“前店後廠”模式鍛造了世界工廠“珠三角”,而作為珠三角中心城市的廣州也一度成為“領風氣之先”的地方,是中國最具輻射力的城市,引領經濟文化潮流至少十幾年。但在珠三角地區也有城市對廣州並不服氣,一直存在激烈的龍頭之爭。

  作為廣東省的省會,廣州在改革開放之初理所當然是全省的“大哥”。但後來,深圳的崛起對廣州的“大哥”地位形成了猛烈的衝擊。再後來,東莞、順德、南海、番禺、中山等城市先後崛起,珠三角形成“諸侯爭據”的現象。有數據顯示,珠三角各城市間的產業同質化程度高達80%。

  自從1996年,廣州開始了突圍,與周邊城市錯位發展。廣州主動避開電子信息業,開始調整經濟結構:推進汽車、鋼鐵、化工、生物制藥、數控裝備製造等“重化工業”的引進、開發。特別是2000年以來,來自日本的汽車製造產業帶動了廣州的經濟總量迅速做大。

  廣東多年來力推的產業結構轉型也開始漸行漸快。2008年9月,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之後,一場恐慌性的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外貿依存度高達150%的廣東首當其衝。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所言,金融危機的市場倒逼機制,給廣東創造了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產品轉型升級的機遇。

  目前,廣州已進入由“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正在加快構建以服務經濟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2008年廣州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849.1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9%,2009年上半年已達到60%,在全國內地大城市中居第二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