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背景資料:世界主要核大國關於核問題的立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25 08:57:09  


  一,背景資料:世界主要核大國關於核問題的立場 

  聯合國安理會核不擴散與核裁軍峰會24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這是安理會有史以來首次專門就此問題舉行峰會。目前,世界主要核大國關於核不擴散與核裁軍等問題的立場如下:   

  美國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庫,其核彈頭總數為4000多枚。奧巴馬總統表示,美將遵守此前與俄羅斯就削減戰略性進攻武器達成的共識,並在今年與俄羅斯完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談判,以替代將於年底到期的美俄《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同時,美將推動批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並與其他國家一道尋求強化《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奧巴馬同時表示,只要世界上有核武器存在,美國就將保留一個安全和有效的核武庫以保持威懾。   

  俄羅斯 

  俄羅斯擁有的核彈頭數量近4000枚,僅次於美國。美俄兩國擁有的核彈頭數量占全球核彈頭總數的96%。梅德韋傑夫總統表示,俄將繼續“沿著以可驗證和不可逆方式削減核武器的道路穩步前進”,繼續與美國進行核裁軍談判,將削減下來的核武器進行“徹底銷毀”。但今年5月13日批准的俄羅斯2020年前俄聯邦國家安全戰略明確提出,俄為應對外來威脅將繼續保留戰略核武器潛力。   

  中國 

  中國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堅決反對核武器擴散,積極推進和平利用核能進程,切實加強核安全。中國認為,美俄作為擁有最龐大核武庫的國家,對核裁軍負有特殊和優先的責任,應繼續大幅削減核武庫,為最終全面、徹底核裁軍創造必要條件。中國堅決奉行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同時無條件承諾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地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中國還主張締結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的國際法律文書,同時大力促進核能的和平利用和國際合作。   

  英國 

  英國首相布朗在第64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提出,隨著核大國數量不斷增加,世界面臨的威脅是核武器落入恐怖分子手中所帶來的核擴散風險。為此,他提議核武國家和非核武國家達成一項“全球性的妥協方案”:非核武國家必須保證未來不發展核武器;英國將向願意放棄核武計劃的國家提供民用核電技術;所有核武國家必須削減核武器。   

  法國 

  法國總統薩科齊曾於2008年年底致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代表歐盟提出了防止核武器擴散以及核裁軍領域的一系列新建議,其主要內容包括:世界各國普遍批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建立有關核實機制,盡早通過公開、透明的方式拆除所有核試驗裝置;盡早無條件開始談判一項關於禁止用於核武器的核裂變材料生產的國際條約,同時盡早暫停生產上述核裂變材料;將減少和銷毀有關國家擁有的戰術核武器問題納入全球核軍控與核裁軍進程;就禁止地對地中短程導彈條約問題展開磋商。

  二,背景資料:《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20世紀60年代,蘇聯和美國加緊進行核試驗,完善核武器。為了保住他們的核優勢,美蘇乘機推動關於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談判.。 

  在美蘇的主導下,聯合國於1968年6月通過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同年7月1日,該條約分別在華盛頓、莫斯科、倫敦開放簽字,當時有59個國家簽約加入。1970年3月5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正式生效,有效期25年。根據條約的有關規定,締約國每5年舉行一次審議大會,審議條約的執行情況。 

  1995年4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在聯合國總部舉行審議大會,經過近一個月的激烈辯論,會議決定無限期延長這個條約。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共有11條規定,主要內容是:有核國家不得向任何無核國家直接或間接轉讓核武器或核爆炸裝置,不幫助無核國家製造核武器;無核國家保證不研製、不接受和不謀求獲取核武器;停止核軍備競賽,推動核裁軍;把和平核設施置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保障之下,並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術合作。 

  中國於1992年3月正式加入該條約。中國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堅決反對核武器擴散,積極推進和平利用核能進程,切實加強核安全。
 
  三,背景資料:《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是一項旨在促進全面防止核武器擴散、促進核裁軍進程,從而增進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條約。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談判於1994年初在瑞士日內瓦正式開始,經過兩年半的努力,於1996年8月中旬擬訂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文本,但由於印度的反對未能通過。後來根據澳大利亞的提議,草案直接送交聯大並在第50屆聯大全體會議上得到批准。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主要內容是:締約國將作出有步驟、漸進的努力,在全球範圍內裁減核武器,以求最終實現消除核武器。所有締約國承諾不進行任何核武器試驗爆炸或任何其他核爆炸,並承諾不導致、鼓勵或以任何方式參與任何核武器試驗爆炸。 

  條約還規定,經簽署國按照各自憲法程序批准後,條約將從所有44個裁軍談判會議成員國交存批准書之日起第180天生效。1996年9月24日,該條約開放供所有國家簽署。目前,共有包括中國在內的181個國家簽署了這項條約,其中有150個國家批准了這一條約。但由於裁軍談判會議成員國中的印度等國未簽署、美國等國家未批准該條約,因此該條約尚未生效。
 

  四,背景資料:國際核不擴散及核裁軍問題 

  聯合國安理會關於不擴散核武器和核裁軍問題的特別會議24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會議將就一系列與核不擴散和核裁軍有關的問題進行討論。 

  自美國1945年進行首次核試驗獲得成功後,核武器成為世界武器庫中威力最大的武器。20世紀60年代,美國和蘇聯兩國加緊進行核試驗,不斷完善各自核武器。為了確保其核優勢和核壟斷,在美蘇的推動下,1968年6月,聯合國通過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隨著美國和蘇聯軍備競賽的加劇,美蘇在以核裁軍為中心全面核禁試問題上尖銳對立。蘇聯解體前,為謀求與美國核均勢地位,蘇聯頻頻發起以全面禁試為內容的核裁軍攻勢,試圖限制美國核武器技術的發展。美國方面則堅決反對全面禁試,並於1981年和1983年先後提出了全面加強更新核力量的戰略核武器計劃和戰略防禦計劃。 

  蘇聯解體後,美國失去了核軍備競賽的對手。此外,由於在核技術方面掌握了以實驗室模擬核試驗替代真實核爆炸的新手段,美國開始對其核武器計劃及核禁試政策作出調整。1993年7月,美國宣布贊成早日開始多邊談判和早日締結全面禁試條約。 

  1994年初,以不擴散核武器和實現核裁軍為宗旨的全面禁止核試驗談判在瑞士日內瓦正式開始。經過兩年半的努力,1996年8月,《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文本正式擬定,但由於印度的反對而未能通過。後來,此條約文本被直接送交聯合國大會,並在第50屆聯大全體會議上得到批准。但該條約至今尚未生效。 

  近幾年,國際核裁軍、防止核擴散及和平利用核能的進程不斷受挫。目前,朝鮮核問題、伊朗核問題、美俄進一步削減核武器談判等已成為令世人關注的限核及裁核的主要問題。


    相關專題: 胡錦濤出席聯合國大會、G20峰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