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潭是大陸距台灣本島最近的島嶼,福建省9月正式啟動平潭大開發計劃,使該島有望成為對台開放度最大的“自由港”。 |
中評社香港9月21日電/福建平潭島,是大陸距台灣本島最近的島嶼,與新竹直線距離僅68海里。近一個月來,這個長期處於“休眠”狀態的島嶼被一聲驚雷震醒,風雲乍起。
文匯報報道,福建省9月正式啟動平潭島大開發計劃,將之定位為對台先行先試的綜合實驗區。事實上,在官方謹慎的措辭背後,外界看到的是石破天驚的“兩岸共建共管試點特區”,看到了大陸對台最具開放度的“自由港”前景。
平潭,這個曾因海防前線失去了改革開放以來幾乎所有發展先機的島嶼,終於在兩岸快速交融的“蜜月期”中找到了自身的價值。
記者近日前往平潭,為讀者揭開這一“對台前線”的神秘面紗,探訪“平潭大開發”蘊含的滾滾商潮。
一大早從福州出發,驅車2個多小時抵達平潭對岸的福清小東山渡輪碼頭,排隊上船,又經30分鐘登島,已是午飯時間。“從這兒坐船去台灣,要不了3小時,比去福州還近。”同車人一句話,點明了台灣對於平潭的意義:多少年來,這裡是眾多偷渡者回望故鄉的最後一站。
距台咫尺 地下通商未間斷
271平方公里的海島,有清朝奉命戍守台澎的詹氏提督府,有上世紀60年代為防止國民黨軍“反攻大陸”修建的地道、碉堡,還有駐島解放軍刻下的“祖國統一、戰士心願”的巨幅標語……
俯拾皆是的“台灣印跡”中,最醒目的當屬澳前鎮一處倉庫外牆上的7個正體字——“歡迎您台灣同胞”,這句話誕生於1978年,這裡是大陸最早的台灣船隻停泊站和台胞接待站。
澳前老人會的林伯,至今還記得70年前碼頭商船往來的熱鬧景象。那時平潭人每年都從台灣運回大批煤炭、大米、煤油、香蕉及各種日用品轉銷內地。不過,受時局影響,1949年後兩岸商貿斷絕,與台胞的生意逐漸轉入“地下”。
在對台小額貿易開放之前,平潭人出海遇到台灣船,用鮮活水產換回台產手錶、錄音機、電視,上岸再轉手賣掉,比打漁好賺多了。林伯說:“台灣貨高級,特別好賣;那時我們船上也有藥材、香菇等,對方會用美金來買。”
“寧客死他鄉,不餓死家鄉”
當福清人、長樂人紛紛踏上海外“淘金”路,敢拚、敢闖的平潭人將“金礦”鎖定在台灣島,開始“寧願客死他鄉也不餓死家鄉”的“爬船時代”。
上世紀80年代,“去台灣打拚”是平潭人說不出口的壯志豪言。澳前鎮船老闆紀保平說,打漁人太苦了,有一點賺錢的希望都不會放過。出海越靠近海峽中線,心裡就越掙扎。終究,違法風險抵不過台幣誘惑,加上人蛇集團的產業化運作,1994年前後,台灣經濟高峰期,平潭成為兩岸最熱絡的偷渡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