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國資委將出招 阻央企“對賭”衍生產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20 09:15:24  


銀監會從五大方面加強監管內地銀行的衍生產品交易。
  中評社香港9月20日電/金融海嘯爆發後,高風險的金融衍生品一度在全球市場造成巨大浩劫,中國內地亦不例外。不僅有數以千計的內地富豪慘遭accumulator洗劫,眾多中資企業、銀行紛紛“中招”拖累業績表現,就連實力雄厚的央企也現巨虧,有指央企簽訂衍生合約中有80%出現虧損。

  文匯報報道,有見於在衍生品市場交上價格不菲的“學費”,近日企業對衍生產品需求回升,在慘重教訓下,中央已開始採取多種手段以減輕損失,銀監會從五大方面加強監管內地銀行的衍生產品交易,國資委擬於不久“對症下藥”,針對央企出台文件,對衍生品合約做出規範性的管理要求。 

  中銀香港最新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受到匯率以及內地企業的進出口風險控制等因素影響,“衍生工具”的使用在內地仍將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尤其是三個月或者更短期的衍生產品,在“簡約化”的趨勢下更加受到企業的青睞。 

  央企80%衍生品合約虧損 

  國資委副主任李偉表示,據初步統計內地有28家中央企業在做各種金融衍生品業務,綜合表現是“有盈有虧,虧損居多”。不過據《經濟觀察報》上周報道,國資委在會同相關部委及專業人士,進行了長達7個月的調查與清理後,有參與調研的人士披露合約虧損高達8成。報道稱,不少央企內部風險管理缺乏獨立性,而且表現十分“果敢”,“甚至沒看懂合約條款”就簽了高風險合約協議。更有甚者,一些連衍生品設計者也可能無法進行可靠定價的結構性金融產品,央企都敢“對賭”。 

  報道並引述國資委內部人士披露,未來將就央企衍生品合約出台相關管理文件,要求央企今後“以主業為重,不得從事高危行業”。有消息人士稱,雖然國資委未必會完全禁絕衍生產品合約,但就會做出極其嚴格的規定,以便傳達出如下信號:“央企不適應此類高風險投資,除非對沖風險,不允許投機行為。” 

  事實上,早在8月底國資委已經採取行動,試圖協助央企挽回損失。該月有6家大型外資銀行和投行收到來自國資委的一封法律函,聲稱國資委下屬部分央企,將對此前與外資投行簽訂的大宗商品掛鉤產品“保留不付款的權利”。有分析表示,此舉表明國資委已掌握足夠的材料與數據,足以證明央企衍生品合約“明顯存在誤導嫌疑與可能的信息欺詐”,因此才會態度強硬地力挺央企,支持其運用各種法律手段減少損失。 

  銀監推“五招”防風險 

  為免企業再陷入衍生產品巨虧絕境,近期中國銀監會亦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與機構客戶交易衍生產品風險管理的通知》,重點從客戶評估制度、產品風險揭示、提供市場訊息、制定管理制度以及遵循“賣者有責”原則這五大方面,對銀行的衍生產品風險管理提出了要求。 

  不少分析相信,在中央監管日益加強的形勢下,內地所有在外盤的期貨套保品種將終止,因為“後續資金給切斷了,這樣就造成了外盤多頭頭寸的了結,多頭的了結方式只有賣出平倉”。一些內地企業、銀行更有可能單方面中止所有帶來虧損的相關衍生品合同,短期內中國內地在國際市場的套保交易亦將受到一定影響。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