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誰在左右澳洲對華政策?陸克文一人說了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8 10:53:21  


 
  8月18日,中石油與埃克森-美孚簽署的價值約為413億美元的澳大利亞西澳州高庚液化天然氣進口協議;8月28日,中國寶鋼集團與澳大利亞礦業公司阿奎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澳大利亞一網路媒體將此視為“有力證據”用來證明他們的論斷:“是中國更需要澳大利亞,而不是澳大利亞更需要中國。”

  言外之意,澳大利亞完全可以公開抵抗中國政府施加的外交壓力,因為無論如何,中國的發展還需要更多的澳大利亞礦業資源做支撐,中國無法忽視自己在其中的利益。中國外交必然會考慮到這一點,也因此終歸會軟下來。

  正因如此,在澳中兩國關係發生波折時,以至於澳大利亞國內輿論還是高呼“不要對中國怯懦”,“澳大利亞不能對中國的欺淩低頭”。

  在這樣的媒體環境下,過於顧忌輿論的陸克文不對華強硬也難。

  澳方失誤:把“中國牌”當成內鬥工具

  不管是被稱為“政治家”還是“政客”,陸克文的工作重心還是在國內,在於如何保持民眾高支援率、如何鞏固工黨執政地位

  顯然,在陸克文和反對黨的考慮中,“中國問題”也好,“對華政策”也罷,都只是他們進行內部政治遊戲所打出的一張牌。

  不久前,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在《堪培拉時報》上發表文章說,“對任何一國來講,外交上最大的難題不是試圖縮小兩國意識形態和國情差異,而是如何在內政與外交策略之間尋找完美的平衡。”文章說,“但是顯然,中澳之間的這種平衡已受到破壞。”

  對於陸克文來說,不管是被稱為“政治家”還是“政客”,他的工作重心還是在國內,在於如何保持民眾高支援率、如何鞏固工黨執政地位。陸克文認為,在對華政策上的一些作法,儘管會惹怒中國,但還可以通過別的方式撫慰中國。如果反過來則可能招致反對黨和國內輿論的輪番攻擊。

  可以認為,陸克文當時的選擇帶來的實際效果短期內是有利於工黨的,對反對黨的攻擊實質形成了一種“強有力的回擊”。但問題在於,緊張的中澳關係嚴重影響了澳大利亞的經濟利益,而這將從根本上損害選民的利益,這是陸克文和反對黨都不願意看到的。這就是為什麼反對黨會轉而擔心陸克文把“澳中關係搞砸了”。這種結果,或許是陸克文萬萬沒有想到的。

  中方攻略:了解澳大利亞遊戲規則

  當澳大利亞觸碰中國底線時,則該反對的就反對之,該出手的就出手;而對於澳對華輿論出現的種種雜音和噪音,也不必過多理會,正常的雙邊交往和貿易不必受到過多影響

  中澳經歷這些波折之後,澳專家、學者、記者開始反思,在如此緊密的經貿聯繫之下,什麼才是處理兩國關係最佳的方式?是不是像《布里斯班時報》8月25日文章建議的那樣“不必在乎中國的感受”?還是像《雪梨先驅晨報》8月24日文章建議的那樣“最好還是別在外交方面激怒中國”?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研究中心院長休·懷特認為,陸克文應該利用其對中國的了解,讓更多澳大利亞人認識到,中澳關係之重要,將可能如何改變他們的生活?澳大利亞能最大限度地期待中國什麼?中國越來越強大的影響力將如何影響到澳大利亞?而眼下,澳大利亞人顯然還沒有完全適應中國崛起,沒有適應與澳大利亞關係最為重要的中國不是一個西方民主制度國家。

  外界觀察人士認為,中國也應該了解澳大利亞的遊戲規則,了解其對華態度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當澳大利亞觸碰中國底線時,該反對的就反對之,該出手的就出手;而對於澳對華輿論出現的種種雜音和噪音,不必過多理會,正常的雙邊交往和貿易不必受到過多影響。中方也可以適當向澳方傳遞這樣的資訊:畢竟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貿易夥伴之一,中國進一步發展的勢頭強勁,兩國關係交惡對澳大利亞有百害而無一利。

  觀察人士指出,2010年,陸克文帶領的工黨將面臨大選。相信陸克文在日後處理每一個關於中國的問題時,還是會從維護國內政治局面,確保工黨執政地位出發權衡利弊。而中澳關係下一步到底怎麼走,尤其是年底達賴來訪,澳大利亞政府將如何應對?外界都將拭目以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