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9月2日電/是否准許達賴喇嘛訪台,府院黨上周三晚上經過五小時熱線溝通、連繫到最後決策,似乎創造出全新的七人決策模式,但核心人士證實,“‘總統’原先就傾向讓達賴訪台”;換言之,多方徵詢僅是驗證、強化決策的正確性。
據聯合報報導,回到達賴訪台事件,上周三傍晚綠營縣市長舉行記者會宣布此一訊息後,府方隨即展開危機處理。當時,馬英九已返回中興寓所,隨即透過電話與“國安會秘書長”蘇起交換意見,隨後徵詢蕭萬長、劉兆玄、王金平、吳伯雄、吳敦義。
由於府院全力投入災後重建,對於綠營突然出招,府院黨第一時間頗為氣憤,“氣氛很僵,認為在野黨在不恰當時間點給政府出難題”,但馬英九一開始就傾向應同意讓達賴來訪。
幕僚也提到,周三晚間,馬英九還在寓所處理其他“國政”,“絕非只有處理達賴一件事。”
徵詢過程,蘇起雖有情緒、最後卻仍認同馬英九觀點,蕭萬長、劉兆玄、王金平、吳敦義雖各陳意見,最後仍投下贊同票,但贊成強度有差異,據轉述,其中有兩人略有保留,但仍強調“尊重馬英九最後決策”。
唯一堅決反對的是黨主席吳伯雄,向馬英九力陳“要謹慎,不要輕易嘗試!”
此一決策過程,府院黨事後絕口不談,直到中方開始“軟抵制”,包括降低來台訪問團層級,黨務系統放出“吳伯雄堅決反對”的聲音,似乎給對岸一個交代:決策過程仍有煞車機制,也顧慮到兩岸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