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長文:從血淚中做建設性的結構反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24 09:09:05  


馬英九19日赴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災區,馬英九除拈香祭拜,並傾聽災民心聲。
  中評社台北8月24日電/台灣紅十字會總會會長陳長文今天在中國時報撰文說,面對八八水災,政府在民眾面前顯現的是令人錯愕的失序混亂。在持續兩周的批判後,也該是從一些建設性的角度,談談救災失序背後所代表的結構性問題,認真思考,如何因應未來必然層出不窮的天災地變。 

  首先,在“中央政府”的部分。“外交部”對於外援的回應、“消防署”對於防災救援的無力無力、“國防部”對於部隊動員的緩慢、“原民會”居然毫無功能等等均應檢討。筆者認為,馬英九的執政團隊在態度面與性格面也應反省。 

  馬英九所領導的團隊重學識與操守,這原本是“想像中的正數”,但在此次水災中所顯現的卻是“慘不忍睹的負數”。行政團隊在學歷上的顯赫,令人遺憾的反映的卻是象牙塔式的封閉,以及對人民痛苦的知覺遲緩,言行舉止間,對人民的體恤、對輿情觀感的掌握乃至於最基本的修辭藝術均不及格。在這一點上,希望這次行政團隊能被輿論的重棒打醒。也期望馬英九能從“治本”做起,既然宣布要調整“內閣”,應斷然決然的汰換不通民情的象牙塔官員,進用擁有體恤民情、認識輿情能力的政務官。 

  其次,在地方政府的部分。地方政府當然有該檢討的責任。《災害防救法》第廿四條規定,地方政府於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應勸告或強制居民撤離,並作適當之安置。而這次水災,許多重災區均有發布土石流紅色警戒,高雄縣政府完全沒有行使公權力對小林村民眾為必要的撤離,這項重大的疏失,一定要依法究責。 

  第三,在制度面、結構面痛定思痛。如筆者長久以來所主張的,在災難“常態化”今天,軍隊應將救災列主要任務之一(見八月十日本欄),建置專業救災部隊,編列充足經費購置專業設備,這遠比花七百五十億元買“阿帕契攻擊直升機”要有意義。然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一定要等到水災損傷數百條人命,軍隊被痛批救災不力時,政府才“半套式”要進行檢討,要減買十五架運輸直升機改買救難直升機,要在“內政部”下(而非超部會)設置救災總署,不但為時已晚,反省改進的誠意也不足夠。 

  在其他長遠面向上該進行的結構性檢討當然還有很多。如從整體的國土保育政策檢討台灣濫墾濫伐的問題,拿出魄力面對解決;對災情通報系統與防災中心功能的全面檢討。這次風災中,防災應變中心處處顯示對災情的掌握不足和應變不力,甚至看媒體救災,這都是十分荒謬的。 

  第四,則是對媒體的建議。批判監督固然是媒體的天職,但也應該擔負更多“建設性的責任”。例如,應加強對專家學者與專業機構的意見整理,協助關心災難的人認識災難的問題本質。 

  最後,如同中興大學水保系游繁結教授在中央社專訪中所表示的:莫拉克颱風超大豪雨是可列入世界排名前四名的極端紀錄,以這樣的雨量災發生在任何國家都造成無法避免的災難。平心靜氣地想,我們固然應該批判政府的不是之處,但也應用“合比例”的方式,給予公道的批判。 

  文章說,這次天災威力實在太大,對於政府該做沒做的,當然要批評。但對於必然難以抵禦的災威成分,過度苛責反而有礙問題的釐清。筆者來看,政府在災害防救工作上,螺絲鬆得一蹋糊塗,如,政府未能於第一時間掌握小林滅村的信息就是不可原諒的失職。但這樣的鬆散,並非一朝一夕,而是數十年累積而成的。但這種責任比重的客觀還原,並不是要政府自我安慰:“不是我們的錯!”而是要更認真的面對災害防救系統鬆散落後的事實,急起直追。 

  再次的呼籲,請馬英九謹慎的重新規劃政府明年的預算,提撥更大的資源從短、中、長期全面地強化國土保育與災害防救體系。長期以來政府機器累積性的鬆散或許不能完全責難現在的政府,但如果現在的政府不能一改陋習、確實地鎖緊政府螺絲,那麼要新的政府何用呢?政府是人民生命財產的第一線守關者,這一點,是馬英九和他的政府(包括地方政府)團隊要謹記在心的事。


    相關專題: 水淹南台灣 半世紀最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