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九二一救災神話 不堪一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23 16:54:55  


  中評社台北8月23日電/ 近來不少人拿九二一震災時政府的表現,來與目前八八水災相比,結論是九二一時“中央”指揮若定,“總統”當機立斷,救災、重建井然有序。相較下,馬政府處理八八水災顢頇無能、一無是處。

  但事實是不是如此?

  聯合報今天刊文指出,翻開十年前的舊報紙就可發現這些論點非無懈可擊,而是不堪一擊。事實是,九二一大地震發生時,“中央”地方一團混亂,毫無章法;災後第七天“中央”才成立了災後重建辦公室,災後二周才成立協調“中央”與地方的“縣市長聯合會報”,這就是所謂的“九二一救災效率”。

  此外,救災重建工作爭議不斷。這次被拿來當萬靈丹的緊急命令,十年前是在野陣營批判的焦點,被形容成“比戒嚴還嚴”;由於消防救災設備不足,救災進程牛步化,海外救援隊甚至得自己找地方救災;“中央”決策朝令夕改,對受災戶的補助標準一變再變,致民怨不斷。

  至於李登輝的表現,今天被盛讚“善盡三軍統帥職責”;但事實是,當時因“總統”大選將至,李登輝為挽救國民黨低迷選情,不得不親自四處開支票,其舉動的政治意涵遠高於實質意義。四處作秀的結果,是災區一個小女孩,遭到李登輝座機吹垮的樹木壓死。

  民怨沸騰下,曾有電子媒體前進災區,讓災民抒發己見。但李登輝竟說這是“挑撥災民與政府感情”,要民眾抵制該媒體。很難想像這種事情要是發生在今天,會是如何結果。

  戳破九二一救災神話,並不能證明馬政府的表現有多好;就像捏造九二一救災神話,不能證明馬政府表現有多爛一樣。其實九二一時政府表現,給我們的啟示是,為什麼過了十年,政府表現仍然毫無進步?假如十年後我們仍選擇遺忘,政府表現永遠不會有進步的一天。 


    相關專題: 水淹南台灣 半世紀最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