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台灣專家:需建兩岸災害防救機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22 00:15:28  


論壇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行
  中評社台北8月22日電(記者 鄒巧韻)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台灣競爭力論壇21日下午再次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辦“八八水災對未來台灣政局發展的影響”論壇,邀請學者專家,探討八八水災對台灣藍綠政治板塊及台灣政局發展,以及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影響。 

  台灣八八水災之後,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規劃了兩場論壇,討論八八水災對未來台灣政局發展的影響:一場以藍營專家學者為主,一場以綠營專家學者為主。21日舉辦的是一場以藍營專家學者為主的論壇。以綠營專家學者為主的論壇已於19日舉行。

  在21日的論壇上,與會者認為,八八水災對馬政府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未來馬政府唯有選用對的人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展現大開大闔的魄力,局勢才有可能好轉。與會者高度肯定大陸對台灣災民釋出的善意和捐贈,認為這有助於累積兩岸互信;未來也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建立兩岸災害防治合作機制。

  論壇由台灣知名政治評論家南方朔主持,評論員有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洪秀柱、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李允傑、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劉明德、台灣競爭力論壇副秘書長兼執行長謝明輝。

  南方朔表示,面對自然與公共災害,兩岸有太多地方可以合作;在氣象、地震等方面,兩岸可以從技術專家層次開始交流,達成一些成果後再提交兩會討論,形成共識,從而建立起兩岸的防災與互救機制。兩岸新共識的形成不能再拖了。

  洪秀柱說,從台灣921大地震、四川512汶川大地震,到這次台灣88水災,兩岸對災難救助皆很有經驗;對台灣八八水災的救助,大陸非常積極、務實,台灣也感受到了大陸的善意和誠意,加上兩岸語言相通,未來在災害防治與救助上,可以擴大合作。馬應有開闊氣度,站在人道立足點,循序漸進推動兩岸救災合作,建立相關救援機制。

  張亞中表示,這次水災造成國民黨執政團隊、民進黨地方政府、台灣人民三輸的局面;未來除了重建工作外,馬政府須提出前瞻性政策,擺脫過去面面討好的思維,以“國家”發展做為執政目標,提供人民願景。張亞中也提出一些兩岸合作構想,其中特別強調馬英九應提出一套兩岸合作救災論述。

  李允傑指出,馬英九千萬不要低估這次政治危機,要徹底覺悟,從災民、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要有選舉和選票的考量,改變過去的思維邏輯,進行大破大立的改革;最重要的是,馬英九要有對民意嗅覺敏銳的政治幕僚,要兼聽,不能偏聽。李允傑也認為,兩岸專家要建立防災互助機制,並將其列入兩會制度性協商的議程。

  劉明德認為,這次水災恐怕會讓人民對政治更加冷漠。八八水災反映出制度有缺失、人才不得其所;面對危機,馬政府應虛心檢討,承擔責任,多做少說,把事做好。劉明德也肯定大陸官方和民間對台灣八八水災的所展現的善意和捐贈,但基於兩岸的現況,大陸表現善意,以民間和非政府方式進行的效果比較好。

  謝明輝認為,這次八八水災讓馬政權產生動搖,內閣改組是當務之急;否則行政團隊失去全民的信任,年底縣市長、明年直轄市長選戰將是藍營的災難,並間接影響2012大選,並波及兩岸和平發展的進程。

  中評社副總編輯兼《中國評論》月刊副總編輯羅祥喜等亦參加論壇。 

  論壇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行。論壇整理稿全文將在《中國評論》月刊和中國評論新聞網刊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與海峽兩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