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誰能在危機中顯“英雄本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9 16:03:13  


  中評社香港8月19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8日的社論說,台灣風災悲劇,還在持續當中。高雄小林村遭滅村的慘象,震撼台灣,也震撼世界。北美華人繼去年四川地震之後,再度發起規模巨大的賑災募捐,不分兩岸,不分政治,華人全面動員,就是想把一份愛心,一份支持,送到災區,送到災民手中,中華民族的人溺己溺的傳統美德,再次在災難中得到體現。

  但是,一場天災,常常因為伴隨人禍,而導致受害情況加劇,災民情緒失控,台灣風災也不例外。因為政府救災不力,速度緩慢,漏洞頻出,現場救災尚未完成,自然災害已經演變成一場罕見的政治災害,馬英九政府也面臨上台以來最大的危機,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影響台灣的未來。

  社論說,人們已經開始比較,馬英九的救災表現,無法與去年溫家寶的表現相提並論。首先,當然是領袖表現出來的“悲天憫人”情懷,溫家寶的眼淚,溫家寶與災民,尤其是災區孩子們的互動,展現他的親民特質,受到災民的肯定。但馬英九在這樣的時刻,還是“法律人”的固定形象,言語之間,難以展現令人感動的“剎那間人性亮光”,其表現比“總統”夫人周美青都差很多,再加上媒體的挑剔,就變成了前所未有的形象危機。

  其次,是領袖表現出來的當機立斷,溫家寶第一時間乘坐直升機趕赴災區,臨場指揮,甚至為調動不了軍隊公開發火,展現魅力魄力,讓全世界眼睛一亮,但是,馬英九視察災區緩慢,“國安”機制一周後才啟動,緊急命令就是不發布,依賴行政系統救災,自己不跳上第一線統籌指揮,從而錯失救災救人的黃金時間,再次暴露為人詬病已久的“危機處理”不行的弱點。

  第三,是領袖表現出來的“敢作決定”的果斷,迅速平息民怨,溫家寶救災,早就超出了政治局常委平常的遊戲規則,而是在災難現場,整合各方官僚機制,各方應急部門,制定救災方案,甚至是救濟金額和災後重建承諾,給絕望中的災民帶來希望,而馬英九在災區表現優柔寡斷,被動接受災民質疑抱怨,根本無法主導大局,也講不出具體政策,在民主機制中,遵循體制程序沒錯,但在災難時刻,領袖個人的“英雄氣概,獨斷專行”,常常可以搶得救災良機,安撫災民情緒,創造社會團結,馬英九的人格特質,在政治貪婪的濁流中可以體現一派清流風範,但在泥石俱下的自然濁流中,難以“方顯英雄本色”。

  社論指出,有人說,在救災上,或者戰爭中,威權體制勝過婆婆媽媽的民主體制,其實,不論什麼體制,在危機處理上,領袖的個人特質常常起主要的作用。四川地震中的溫家寶是一例,古巴危機時的甘迺迪也是一例。

  當然,政治處理沒有太晚一說,馬英九現在要做兩件事情,一是在未完的救災上展現魄力,強化救災指揮能力,善於利用外援,扭轉災民情緒,二是在追究責任上,不能空洞地自己扛起責任,保護“行政院”,不等民進黨追究,“監察院”舉刀,即使揮淚,也要痛下“殺手”,甚至撤換“行政院長”,這不是找替罪羔羊,而是體現權力向選民負責的決心,不然,如果在追究責任上都不及陳水扁時代初期的八掌溪事件那樣果斷,那麼,再支持馬英九的選民也會傷心落淚。


    相關專題: 水淹南台灣 半世紀最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