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張維迎:未來30年中國有望成全球最大經濟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6 21:07:09  


  中評社北京8月16日電/北京大學校長助理、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教授15日在上海發表觀點認為,到2040年中國經濟有望占到世界經濟的25%左右,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新華網報道,在出席解放日報報業集團第26屆文化講壇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EMBA10周年上海論壇期間,張維迎發表了題為《金融危機和未來30年中國經濟前景》的主題演講。 

  “現在的中國和100年前的美國無論在發展階段、社會矛盾還是收入分配問題,甚至勞資關係問題都有很多的類似。”張維迎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30年美國崛起了,相信在未來30年中國也會崛起,從總量上看中國經濟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張維迎說,100年前的美國是世界的新興經濟體,但是當時世界的霸主仍然是英國,英鎊是世界的儲備貨幣,而今天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新興經濟體,美元是世界的主要儲備貨幣。從世界經濟發展來看,兩千年前印度是第一大經濟體,200年前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50年前美國經濟占到世界經濟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在未來30年,到2040年的時候中國經濟有希望占到世界經濟體的25%左右。 

  張維迎認為,各個國家在發展當中都有一個起落,但是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一個國家如果不採取市場化的改革措施、不採取市場經濟就不可能成為世界最強的經濟。我國過去30年改革的核心就是市場化的改革,包括價格自由化、地方分權化、企業民營化和開放與全球化,也正是這次危機,顯示了中國過去30年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奠定了我國在國際經濟體系中新的地位。 

  張維迎表示,如果利用好這次機遇而不犯一些系統性的錯誤,未來的30年就可能使得中國真正成為世界的經濟強國。 

  不過,張維迎強調,中國的經濟增長面臨重要的挑戰是企業的創新能力太低。在過去30年,中國主要靠廉價成本、廉價資源支撐著我國世界資產的擴張,但是危機之後這種模式不可能持續下去,我國必須提高創造附加值的能力,這依賴於技術進步,特別是研發,但中國企業在這方面做得依然不夠。 

  “如果我們只是重複發達國家過去製造的東西,即使我們成為世界第一也不是最強大的,一個真正代表國家的產業和技術是應該對所有的產業發生連鎖反應的技術,比如電力和計算機。”張維迎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