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拒絕外援 台灣缺少“災難外交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5 09:51:26  


  中評社台北8月15日電/聯合報今天的“黑白集”文章說,台灣此次莫拉克水災,成了世界大新聞。照理說,在這個當頭,“外交部”除了考慮是否尋求外國援助,自然也應思考如何善用這個“外交題材”。

  “災難外交”是一項常見的外交操作。在巴基斯坦等頻災國家固然相當熟練,即使如緬甸那般封閉的國家亦知正反雙向操作。去年四川大地震,北京在第一時間接受了日本及台灣的搜救隊參與救援,實效有限,但已顯露其“災難外交”的操作理路。

  然而,台灣“外交部”給“外館”的第一個訓令竟是:“救災資源尚屬充裕,暫時不需外國援助。”然而,在實際上有否救援需求是一回事,但這個“外交題材”要如何運用卻是另一回事;以台灣的處境,一直少有與外國互動的“外交題材”,如今出現大災難,“外交部”即使“用膝蓋想”,亦當感知這是一個“藉勢藉端”製造互動的時機。但是,對於外國來詢問是否需要救援,“外交部”的答覆竟然是:“謝謝,再連絡!”

  “外交部”也有苦衷,辯稱已向“內政部”詢問過有無需求,得到“暫時不需”的答案。然而,這卻是“‘內政部’觀點”;但換成“外交部”的專業思考,即使沒有需求,也不宜輕縱這個可以“藉勢藉端”製造互動的時機。沒有專業敏感,沒有創意,沒有企圖心,這恐怕才是“外交部”發出“婉謝”訓令的“機構基因”。

  何況,其實並非真無需求。比方說,事後出現在需求清單上的吊掛重機具的直升機就是。如果再要添些項目,則簡易橋梁亦是需求孔急。大水沖來一座舞台,“外交部”竟自己把它拆了。 


    相關專題: 水淹南台灣 半世紀最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