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進行 |
中評社台北8月15日電(記者 鄒巧韻)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昨天下午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辦論壇,邀請專家學者探討馬政府大陸政策的未來走向。與會人士一致認為,馬英九兼任黨主席有助於國共關係正面發展;兩岸間的政治、軍事互信及和平協議,都須由易而難、逐漸開展;而馬政府的大陸政策走向仍須以民眾支持度為依歸,朝野勢力消長是變數,但中國大陸對台的政策態度為主要關鍵。
論壇由亞太和平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主持,評論員有:台灣大學副校長、政治系教授包宗和,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許振明,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陳一新、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實踐大學學務長賴岳謙。
趙春山開場表示,馬英九的大陸政策是他大選時的重要政見,經過一年以來的實踐檢驗,有成果,也衍生出新問題;面對新局勢,馬政府應調整心態,思考現有的智庫、法規制度、結構面是否合適。
張五岳表示,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後,對大陸政策的決策將趨向一體化、一致化與清晰化,減少黨政扞格,強化法制化配套措施,行政與立法部門互動更加順暢。未來影響馬政府大陸政策的內部因素,民意將是至要關鍵;目前馬的大陸政策逾五成民眾支持,但是滿意度卻低於一半,顯示內有隱憂有待克服。
包宗和說,目前兩岸關係前景朝正向發展,政策正面,也受到多數民眾的支持;民意是主導馬政府大陸政策走向的主要因素,而其中最大變數為大陸的對台政策。馬政府的大陸政策相當脆弱,因為現有的兩岸政策成果,相當程度取決於大陸的善意。
對於國共平台的角色,賴岳謙指出,其功能原是解決國共的歷史問題,在國民黨拿回政權後,卻成為兩岸政策的另一頭馬車。馬英九擔任黨主席,一來取得大陸事務的主導權,二來國共平台會慢慢脫離國民黨掌控,朝向雙方智庫交流、訊息的交換中心。未來國共平台轉換成兩岸平台,將成為大陸問題中心,走向大陸事務專業主義;由馬主導,決議事項也極有可能由馬落實,將發揮更大的決策作用與效能。
對於未來馬政府開展兩岸政治協商的可能性,陳一新表示,還是要從建立政治互信開始。兩岸不可能光講軍事互信、和平協議,卻不談政治協商內容,這是無法迴避的問題,雙方一定要先就和平發展下的政治問題做出定位。兩岸政策是馬政府現階段最大的政績;政治互信的建立,可由官方授權學者先行,或從公權力行使做起;有善意、誠意,加上實質行動,積累互信,改善整體氣氛,問題就易迎刃而解。
許振明認為,未來兩岸政策走向還是以經貿合作為主,馬政府的主張就是先經濟後政治;但是就已簽署的兩岸經貿協議來看,對大陸經貿政策的效果無法顯現,只有陸客來台觀光效益較明顯,ECFA、MOU至今尚在推廣階段,民眾感受不到好處。對於政治協商議題,目前台灣方面並未充分準備,內部也沒有共識,近來大陸方面表現急迫,影響有待觀察。
中評社副總編輯兼《中國評論》月刊副總編輯羅祥喜等亦參加論壇。
論壇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行。論壇整理稿全文將在《中國評論》月刊、中評網刊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