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3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經濟復甦趨穩 市場調整正常”的社評說,昨日在歐美及內地股市跌勢影響下,本港股市亦下挫約百分三,但更為引人注目的是深滬A股跌幅均逾百分四,成為昨日東亞市場普遍下調的領跌者。這是否A股較大調整的先兆尚待觀察,而近期不乏下調誘因,包括IPO節奏過快超出市場承受力,和揮之不去的宏調政策收緊預期。從較長遠看,今年來A股已上升過急,最多曾升逾八成,由低位計更約達一倍,即使計入經濟復甦因素亦已過份超前,因此出現調整亦殊非意外。
社評表示,出現調整並非壞事,擠掉資產市場泡沫對復甦有利。A股再見單日逾四千億元的天量成交,顯示炒風十分熾熱。最新數據反映七月居民儲蓄存款突然減少近二百億元,乃零七年十月以來首次,之前的六月份還增加逾三千億元。為免泡沫吹大而令更多散戶受損,先作調整實屬必要,當局須防範零七年的瘋牛市再現。
社評稱,近期市場每受宏調政策收緊傳言困擾,而七月數據亦似證實此事:當月新增貸款只有三千五百多億元,遠低於六月的一萬五千餘億,和上半年的月均一萬二千餘億。的確,央行於七月採取了不少“微調”措施,如拉高貨幣市場利率,恢復發行一年期央票,和向銀行發放定向票據等,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加強調控的意圖已十分明顯。因此,在寬鬆大方向不變下進行適度的貨幣收緊,已成為現實的選擇並將逐步施行,市場對此作出反應亦不能說是捕風捉影。當然,要確認貨幣收緊仍須觀察今後兩個月的情況,看看新增貸款會否如在四月般的在下降後反彈。
與此同時,樓市的泡沫會否受股市影響,而出現連動性調整暫未可知。近月樓市已見到圈地、投資、銷售及價格等各項全面轉熱,故同樣需要作出調整。當局已由加強信貸監管來控制資產市場走向,但這是否足夠仍有疑問。過往經驗顯示,對過熱的市場進行調控往往出手過慢,未能在泡沫較小時及早處理而減低震盪,希望今次不會再見此等情況。
另一方面,市場調整並不反映實體經濟有問題,而只是必要的擠掉泡沫行為。七月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保持了復甦勢頭,基本面繼續向好。工業產值維持了六月起始的雙位數增長,重工業在投資轉熱帶動下增長加速尤快。內需維持暢旺,零售及投資增長維持高位,房地產投資增長穩步回升,七月已達到一成五以上,轎車產量也大增逾五成,反映住房、汽車等大件消費熱潮再臨。出口在外需不振影響下,七月仍大跌二成三,但從環比看已連續幾個月回復上升,七月升逾一成,顯示出口已觸底復甦,行業調整及政府支持或正初見成效。但由於美國家庭開始增加儲蓄緊縮消費,故出口前景仍未可樂觀。更值得注意者是,入口隨內需轉旺引致外貿順差下跌(頭七個月跌逾一成二),會拉低GDP增幅而影響復甦。
社評又說,此外,物價亦有觸底回升跡象。工業品出廠價的環比已連續四個月回升,消費物價指數環比在七月亦停止下滑,稍後或會隨出廠價轉升。若物價轉折點得到確認,則更須防其突然飆升,在這時刻貨幣調控更須順勢調校。總之,當經濟復甦漸穩之時,必須更加注意防通脹防泡沫,還要更大力保出口及推動產業結構優化,以使復甦根基更闊也更為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