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統計局:不排除少數地區高估GDP數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2 09:00:19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彭志龍指,為了考核過關或政績的需要,不排除少數地區高估GDP數據的可能。
  中評社北京8月12日電/人民日報今日刊發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彭志龍的文章指,今年上半年,地區GDP之和比國家GDP多出9.9%。有重複統計的因素,也有國家與地區使用的基礎資料不完全一致的因素,還有外部環境的影響。下一階段,國家統計局將研究由國家統一核算省級GDP。

  GDP是怎麼核算的

  GDP,即國內生產總值或地區生產總值是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簡單地講,GDP就是核算生產成果。單個生產者創造的生產成果用增加值表示,因此,GDP也是所有生產者創造的增加值之和。生產成果的使用又表現為最終需求,所以GDP又是所有最終需求之和。為了把GDP核算出來,有三種方法可供選擇:第一種方法是生產法,即從生產的角度用總產值減去中間投入求得增加值,之後把所有增加值加總的方法;第二種方法是收入法,即從生產要素分配的角度把四項收入(勞動者報酬、折舊、生產稅淨額、營業盈餘)相加求得增加值,之後把所有增加值加總的方法;第三種方法是支出法,即從生產成果的最終使用去向來核算GDP的方法,它等於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存貨變動、出口減進口之和。我國目前核算GDP,主要是生產法加部分行業的收入法。

  地區GDP之和比國家GDP多出9.9%

  我國從1985年開始核算GDP,並在國家和地區層面同時實施。按照我國的GDP核算制度,國家GDP和地區GDP是分別獨立核算的,即國家統計局負責核算國家GDP,地區統計局負責核算本地區GDP。國外有的國家也採用這種GDP核算模式。一般情況下,只要採用這種模式,地區與國家GDP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距。相比較而言,我國地區與國家GDP差距比較顯著。

  今年上半年,地區GDP之和比國家GDP多出9.9%。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地區之間存在重複統計。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企業跨地區生產經營的情況越來越多,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在地有可能將這種跨地區生產經營活動同時統計在自己的地區,造成重複統計。儘管統計制度做了嚴格規定,不允許有重複計算,但在實際操作中沒有達到要求。二是在核算GDP中,國家與地區使用的基礎資料不完全一致。一方面,基礎資料有缺口,GDP核算要求相當多的基礎數據,但實踐中,無論是國家,還是地區都存在資料缺口。針對不同的資料缺口,採用不同的推算辦法來解決。由於我國不同地區經濟差異較大,在推算中,只能制定推算的原則和幅度區間,很難制定全國統一的推算標準。另一方面,各地區服務業統計狀況差別較大。近年來,我國服務業發展很快,但各地區服務業統計水平參差不齊,全國統一的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一些地區使用或部分地使用自己調查的服務業統計數據,這種差異直接傳遞到GDP上。三是外部環境的影響。近年來,GDP受關注的程度越來越高,且被較多地直接或間接用於各種形式的工作業績考核。地區按GDP大小排位的順序及其變化也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普遍的心理是只能位次提前,不能後移。由於GDP被賦予了重要的考核功能,因此,為了考核過關或政績的需要,不排除少數地區高估GDP數據的可能。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