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論:通鋼事件 症結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09 00:23:44  


吉林、建龍及通鋼的某些人士並沒有將穩定當回事,終釀此惡果。
  中評社北京8月9日電(評論員 夏楠芳)發生在7月24日的吉林通鋼事件在海內外引起震動,並成為長期積累在中國企業轉軌、改制中矛盾集中爆發並引起重大反響的最典型案例。之所以稱之為典型案例,是因為此次事件包含了以往各類因素與教訓均交織於此,並激發血案,這不能不值得政府、國企、私企、各級官員以及國人銘記與反思。 

  迄今為止,尚有許多謎團沒有揭開:吉林發改委及通鋼集團在建龍入股並最終接手這一複雜的操作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在建龍入股通鋼並全面進駐通鋼這一過程中是否有一個完整和周密的方案?對於這樣一個牽涉到3萬職工利益的重大改制中有沒有召開職工代表大會聽取職工的訴求和意見?各級中層管理者如何安置?中層的態度是什麼?工人的訴求是什麼?新企業執行何種工資及獎金標準?如何妥善處理被裁員工和退休職工?工人們的訴求難道是在這一天才提出嗎?此前對待訴求有沒有一個耐心的聽取和解釋? 

  總之,一切雲裡霧裡,外界公眾只能任憑吉林發改委官員的辯白與自圓其說、自說自話。 

  企業包括國企改制,在中國不乏先例,有成功的,亦有不成功的,也曾有過一些血的教訓。應該從中總結出一些經驗和教訓。民企入主國企不是不可以,但其預習的功課會更多。僅以此次通鋼事件,就有相當多的功課沒有做,亦可以說是倉促、草率、敷衍之集大成。 

  首先,政府對此有沒有做足完善的準備與必要的功課,其有沒有在為國企解困引進民資的同時制定相應的政策,有沒有考慮到方方面面的訴求和利益,有沒有做好成功與不成功的預案。 

  其次,民營資本在入股甚至控股國企之前,對即將接手的國企的運行機制和行事規律有沒有充足的思想和物質準備,民營資本的優勢在進入國企時是否在揚其所長之時冷靜地看到自己的短處,民企的管理方式是否適應新的環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