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一新:戰略與經濟對話下的美中合作與矛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05 15:51:30  


  中評社香港8月5日電/淡江大學美研所教授陳一新今天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美中兩國日前在華府舉行第一屆“戰略與經濟對話”,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開幕儀式中致詞時引述中國知名籃球明星姚明的話說,“無論你是新隊員,還是舊隊員,你都需要時間彼此調整”。透過中國副總理王歧山代為宣讀的致詞中,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指出,中美兩國在有關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問題上肩負重責大任,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廣闊的合作空間。

  的確,正如美國國務卿希拉莉與財政部長蓋特納在《華爾街日報》聯名發表文章中所說的,全球沒有幾個議題是美國或中國能夠獨力解決,也沒有幾個議題,可以在缺少美國跟中國共同合作的情況下解決。

  問題是,在某些全球性問題上,美中兩國有不得不攜手合作的理由,但在另一些問題上,他們之間仍存有許多難以化解的矛盾。

  例如,環保議題就是美中兩國不得不合作的全球性議題。美中兩國的排碳量分別高居全球第一位與第二位,如果這兩個國家都不採取行動,改善它們對世界所造成的污染,全球都將蒙受其害。因此,美中兩國責無旁貸地必須在氣候變化、能源與環境議題上建立切實的夥伴關係,致力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即將在12月於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國際氣候變化會議中,美中兩國應該率先表態支持,起帶頭作用。只有在美中兩國強力支持之下,一項新的環保議定書才能有效地起規範的作用。 

  此外,共同對抗全球金融海嘯,也是美中兩國不得不合作的另一全球性議題。美國的國債現在高達一兆美元,中國目前一共購買8015億美元的美國公債。這已經不是中國是否對美國友善的問題,而是北京了解,美國經濟一旦崩盤,就是全球最大市場的解體,也意味著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的中國將首當其衝。影響所及,不僅全球經貿體系與金融體系瓦解,而且維持全球經貿與金融秩序的霸權穩定體系也隨之崩解。

  文章說,在中美兩國攜手合作對付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金融海嘯所造成的傷害已經獲得控制。美國經濟預計今年9月觸底反彈,明年可望重新回到經濟正成長,中國經濟也將加速增長。美中兩國經濟復甦之後,應有更大的能量協助其他國家擺脫金融危機的困境。 

  在美中兩國共抗全球金融危機的同時,雙方仍有不易化解的矛盾。例如,在希拉莉與蓋特納聯名的文章中,他們說:“美中雙方必須戰勝保護主義,同時必須為兩國勞工和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新機會,讓各自國內民眾享受美中經濟關係快速發展的利益。”但事實上,美國的保護主義遠比中國嚴重,這次美國把中國拉來墊背,顯然是要中國分攤保護主義的責任。

  美中兩國更大的一個矛盾則是,美國竟然認為中國的高儲蓄是全球經濟有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希拉莉與蓋特納說:“提高個人收入和加強社會安全網,解決中國人習於大量儲蓄的根本因素,將可大幅提升中國內需和全球經濟增長。”美國點名中國的高儲蓄是全球經濟的一大問題,顯然有點不夠厚道,因為若非中國人長期養成大量儲蓄的習慣,又如何有能力扛下美國80%的國債?其實,美國人的揮霍成性、浪費無度、低儲蓄率、銀行的放任主義造成的次貸危機,才是這次全球性金融海嘯的主因。現在蓋特納說,美國將在未來四年內,努力降低預算赤字,提振國民儲蓄,是不是嫌晚了點,能不能做到,都是問題。

  文章說,至於美國奧巴馬政府要解決的外交問題,像是朝鮮、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都在中國邊境,與中國國家利益息息相關,美國要求中國讓步,無異與虎謀皮,看來華府只有自求多福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