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稱“重返”亞洲 紐約時報潑冷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9 00:42:25  


希拉里抵達泰國時即表示“美國重返東南亞”,從中國手中重奪亞洲主導權的意味甚濃。
  中評社香港7月29日電(記者 蘇楠編譯報道)不久前出席東盟論壇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鄭重宣佈,美國將“重返”亞洲,被視為美國要在亞洲建立中國包圍圈、制衡中國的行徑。不過,《紐約時報》卻潑冷水,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說,美國與中、印、日等多國的利益枷鎖,正將她拉往不同的方向,美國的亞洲政策不可能出現大變化。

  文章編譯如下:

  “美國回來了!”希拉里最近在泰國普吉島舉行的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上鄭重宣佈。

  希拉里的現身,肯定讓東盟的部長們感到鼓舞,因為他們的會議往往沒能吸引希拉里的前任。不過,現實是,美國的亞洲政策不可能出現大變化。雖然逐步從伊拉克退出和結束“反恐戰爭”的言論,已有助重新平衡華盛頓的焦點,但美國在多個方面都存在著利益,將她拉往不同的方向,譬如中國、印度、日本、防擴散、貿易、氣候變化等。

  問題的關鍵在於平衡,而非改變。 

  不幸的是,對東盟來說,東南亞不論在任何可定義的方向都沒有拉動美國。在普吉島會議上,希拉里集中注意朝鮮──一個東盟成員國不能對其發揮一點兒影響力的國家,以及緬甸,其政府一向不為外國言論所動。 

  美國意識到自己在東南亞地區影響力下降,華盛頓對中東的執迷是部分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強國的崛起。中國、日本和韓國之間就幫助東盟國家上的競爭,促進了東亞的經濟合作。中國通過自由貿易協定推動了“友誼”。 

  經濟危機提醒了人們,東南亞經濟的健康仍然更加依賴於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系統。中國的影響力將繼續增加,但這也同時讓中國與其他國家建立關係,變得更為重要。 

  華盛頓在東南亞不需要新的政策。一點的關注就能有相當大的作用,比如在救災、打擊恐怖主義、建立貿易和保持金融穩定等問題上盡可能提供幫助。 

  表面上看,在日本,事情可能有所不同。日本自民黨幾十年來都是美國政策的忠實僕人,但該黨可能很快就會被民主黨取代。從理論上講,民主黨對美國的軍事存在仍然抱有戒心,反對日本海外軍事參與,並希望與中國改善關係。

  然而,選舉臨近,民主黨在這些立場上正往回走,因此預料其外交政策將不會發生重大變化。中國的崛起和朝鮮核發展的謎團,將讓美國和日本繼續維持同盟關係。 

  印度對於其與美國的關係,則期望過高。布什政府以印度制衡中國也許具有戰略性意義,但他的想法太過露骨,且核不擴散的成本非常高。無論與印度保持密切聯繫的好處有多大,但對美國來說,無論是核不擴散、貿易,或是氣候變化,對華關係仍然是更為重要的。此外,就目前而言,巴基斯坦的問題也優先於印度的機會。 

  事實上,只要美國仍深陷於阿富汗、深陷於中東、與俄羅斯關係撲朔迷離,以及面對家裡的財政赤字,那麼東亞地區相對的穩定將限制該地區從美國得到的重視,東盟成員國不應該抱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