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華人在美經歷三部曲:走出邊緣不等於融入主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6 10:08:17  


  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據美國《僑報》報道,7月26日出版的《僑報周末》刊發題為《走出邊緣:華裔在美三部曲》評論員文章指出,華人在美國,可以說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被“妖魔化”階段,這就是從1882年到1945年《排華法案》施行這一階段(加州時間還要更長)。在這一時期,華人是被視同“等外族裔”,飽受迫害;二是被“邊緣化”階段。這就是1945年以來華人的情形,在社會上被視同二等族裔,飽受歧視。“陳果仁”事件,就是這一時期的標誌性事件。而在今天,華人正大步走出邊緣,邁向主流。

  文章如下:    

  7月14日夜晚,在洛杉磯郊外的柯汶納城,一家墨裔經營的餐廳裡熱鬧非凡,滿面春風的趙美心一襲紅色套裝,接受數百名來賓絡繹不絕的祝賀。一眼望去,祝賀者黑、白、棕、黃各種膚色都有。這一天,她在一個拉丁族裔占三分之二的選區以超過6成的票數大勝,成為美國立國以來,進入國會山莊的第一位華裔女議員和第二位華裔議員。 

  在同一刻,在不遠處的柔似密市區,一間狹小得多的房間裡,她的共和黨競選對手,同是華裔,而且還是遠房“堂嫂”的趙美生平靜地接受失敗的結局,並撥打了向趙美心祝賀的手機。 

  在同一天,奧巴馬內閣的兩位華人部長,商務部長駱家輝和能源部長朱棣文聯袂抵達北京,向中國展開“綠色外交”。在一個星期以後的7月21日,美國加州州長施瓦辛格簽署由華裔議員方文忠提出的法案,就100多年前,就排華對華裔的不公正行為正式致歉。 

  這一個星期內接連發生的事情,不管是放在5年的時空裡,還是放在50年乃至100年的時空裡,也都是些里程碑式的事件。在這一刻,對趙美心,對駱家輝,對美國華人而言,最恰當的一句話是“不容易。” 

  當年,華人對美國的貢獻,尤其是對美國西部開發的貢獻彪炳史册,卻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以法律形式,以政府的名義,“合法”地被排斥、被迫害的族裔。華人活著時不能與白人通婚,死後不能葬在白人的墓地裡。即使在《排華法案》廢除以後,華人的社會地位還是十分低下,更不用說政治地位。在國會登堂入室,就是痴人說夢。遠的不說,我們讀書時的“東道家庭”(Host family)的劉笑培先生,約在50年前,在帕沙迪納市買了一棟住宅。結果17名白人聯署,要求他搬離新居,其依據就是當時全美房地產業仍在實施“種族限制慣例”。這封信,現在保存帕沙迪納歷史博物館,默默地述說著華人當年的不公遭遇。而50年後,在帕薩迪納以及周邊的華人密集的城市,華人以強勁的購買力,在金融海嘯猖狂的今天,維繫著社區的房價不至崩盤。 

  華人在美國,可以說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被“妖魔化”階段,這就是從1882年到1945年《排華法案》施行這一階段(加州時間還要更長)。在這一時期,華人是被視同“等外族裔”,飽受迫害;二是被“邊緣化”階段。這就是1945年以來華人的情形,在社會上被視同二等族裔,飽受歧視。“陳果仁”事件,就是這一時期的標誌性事件。而在今天,華人正大步走出邊緣,邁向主流。 

  正如馬丁•路德•金所言,對於被歧視的族裔來說,走出邊緣,邁入主流,是他們的最高夢想。為此,一代代華人做出了努力和犧牲。除了與當“苦力” 的前輩一樣勤勞,會開餐館,開洗衣店外,他們會讀書,出了楊振寧、李政道等這樣的科學家;他們會功夫,出了李小龍這樣的電影明星;他們居然還有高個子,會打籃球(當然姚明說來不是美籍華人)。正是這些努力,點滴改變了華裔在美國社會的地位。 

  走出邊緣,有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指標,但都無法取代政治的指標。在東南亞一些國家,華人占據著經濟高地,但在政治上乃至法律上長期都是二等公民。在美國,非裔早就出了喬丹這樣的體壇巨星,出了傑克遜這樣的流行天王,但直到奧巴馬入主白宮,人們才會說,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初步實現。 

  當然,今天華人走出了邊緣,甚至走入了國會,並不等於已經融入了主流。和其它少數族裔一樣,在職場、在政壇、在學校,種種有形的和無形的壁壘依然存在。這裡面,有客觀的原因,加州對華人道歉了,但社會對華裔的偏見不是一夜之間就可以消除,而且,聯邦政府還沒有道歉,歷史和現實的包袱還沉重地壓在華人身上。對於華人而言,如何自立自強,如何爭取權益,如何融入主流,還是一個恒久的課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