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民黨雙週報:台海軍力動態平衡的新形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6 10:14:35  


  中評社台北7月16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週報1555期文章,評論台海軍力動態平衡的新形勢,主要內容如下:

  一、前言 

  二○○九年六月下旬,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在布魯金斯研究所(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發表專論指出,目前兩岸關係雖然全面改善,但大陸對台軍事準備並未減緩,其背後原因仍不得而知,美國因此有必要繼續提供台灣足以自我防衛的軍事裝備;同時,卜睿哲認為,大陸在軍事上未能調整,對兩岸未來的安定有重要意涵,因為它會影響馬英九的和緩良性互動政策能否持續;此外,對美國而言,如果大陸的軍事威脅力量造成台灣很強的不安,美國不相信這有助於維繫台海和平與穩定,而台灣由於軍事力量相對薄弱,將會受到脅迫與威嚇,導致其無法有信心地與北京協商。 
   
  現階段,美國方面的主流意見認為,“中國崛起”是台灣必須嚴肅面對的現實,馬英九政府如果能夠妥善處理兩岸關係,與美國及國際社會積極發展建設性合作互動,並以經濟策略措施吸引大量外國投資,其實台灣不必畏懼“中國崛起”。此外,美國雖然積極地強化與大陸的各項互動合作,但是,美國及亞太主要國家對“中國崛起”仍有疑慮,因此普遍採取“兩手策略”,例如亞太各國近幾年不再反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演習,而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度等國家甚至強化與美國的軍事合作。換言之,亞太各國一方面歡迎“中國崛起”,另一方面也防著大陸,所以只要台灣方面不以激烈的台獨策略挑釁大陸,或者明確地表示將加速與中國大陸進行政經融合,美國與亞太各國都會願意,以各種彈性變通的方式,與台灣加強軍事交流與合作。 
      
  二、大陸在台海地區的戰略選項 
  
  美國研究亞太議題的重要智庫“國家亞洲研究局”(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在其出版的“亞洲政策”(Asia Policy, No.8, July 2009),發表一篇題為"Defining a Healthy Balanc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的研討報告指出,大陸軍力的發展已經促使台海軍力動態平衡,朝大陸方面傾斜,同時,大陸的軍力在亞太地區對美軍所構成的威脅,也正在增加,而其中亦包括以核動力導彈潛艦、反艦彈導飛彈和巡弋飛彈等,嚇阻美軍介入台海戰事的能力。 
   
  現階段,大陸針對“台海問題”的戰略選項有四種型態包括:(一)兩岸沒有軍事衝突,但政治問題也沒有解決;(二)兩岸沒有軍事衝突,但政治問題獲得解決;(三)兩岸發生軍事衝突,但政治問題仍無法解決;(四)兩岸發生軍事衝突,同時政治問題也獲得解決。 
   
  在第一種戰略型態中,大陸積極準備各項遏制台獨,並防範美軍介入的策略措施;在第二種戰略型態中,由於兩岸問題獲得化解,甚至進入政治經濟整合的新形勢,大陸的軍事戰略將跨越以台灣為假想敵的框架,並積極整合運用台灣的戰略價值;在第三種戰略型態中,兩岸發生軍事衝突,但由於有美軍的介入,使得大陸無法遂行其意志,而兩岸的政治僵局仍然持續,甚至導致大陸與美軍衝突型態的升高,其中最嚴重的狀況是美“中”爆發核武戰爭。換言之,大陸在這個戰略型態中,必須要有效確認美軍的反應,將會在可控制範圍內,否則冒然對台採取軍事行動,卻無法達到解決政治問題的目標,對大陸而言,將會有相當不利的後果;在第四種戰略型態下,大陸對台採取軍事行動,並有效的解決政治問題,讓大陸完全控制台灣。 
   
  據前引報告稱,目前大陸戰略規劃圈的主流意見認為,在確知美國不會介入其對台的軍事行動,同時亦獲得大陸人民“遏制台獨”的共同意志支持下,大陸將運用其相對的軍力優勢,採取快速的軍事手段,一舉解決台海兩岸的政治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