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茂雄:體制外運動衝擊民進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09 08:14:19  


  中評社台北7月9日電/台灣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陳茂雄今天在台灣蘋果日報撰文指出,本星期可算是挺扁活動周,挺扁活動此起彼落,其重點是不相信司法,到處可聽到挑戰司法的聲音。表面上是國民黨受到壓力,事實上受到衝擊的是民進黨。扁勢力與體制外運動結合,要將民進黨帶向體制外運動,但民進黨是體制內的政黨,如何調整路線是一大考驗。 

  所謂體制外運動就是不認同體制,目標是推翻體制。體制內運動則先認同體制,進入體制後再修改體制。後者的特色是要獲得多數人支持,以民主程序修改體制。前者未必要獲得多數人的支持,為推翻體制,必須有強烈的信仰,不只挑戰體制,連體制外運動的同志都會因路線不同而衝突。 
  
  文章說,戰後初期,國民黨掌握全部政治資源,且實施獨裁統治,黨外人士不可能從事體制內運動。當時的台獨屬體制外運動,不認同“中華民國”,目標是推翻“中華民國”。相對的當時也有人從事體制內運動,認同“中華民國”體制,目標是要使政權民主化、本土化,那階段體制外運動與體制內運動並沒有交集。

  在政治民主化後,體制外台獨運動的正當性受到質疑,要推翻由人民以選舉組成的政府,不易獲得認同。尤其是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體制外台獨運動幾乎沒有空間。台獨運動人士一向支持民進黨,不可能以體制外運動的模式推翻由民進黨執政的“中華民國”。

  民進黨執政後,台獨運動的目標不是推翻“中華民國”,而是要“正名制憲”,事實上“正名制憲”是體制內運動,進入體制內爭取立法權才可能“正名制憲”。台獨運動人士已轉化為體制內運動,可是還是保留體制外的風格。體制外運動講究堅定的信仰,為了政治主張,不只會攻擊敵對勢力,連同志都會內鬥,常在朋友當中製造敵人。體制內運動正好相反,為了獲得多數人的支持,需要將敵人變成朋友。

  民進黨創黨後,體制外台獨運動人士與民進黨結合在一起。民進黨在“中華民國”體制下參加選舉,是標準的體制內運動。可是與民進黨結盟的體制外台獨運動人士雖積極介入選舉,卻還堅定表示不認同“中華民國”,這是相當有趣的畫面,就像一個人吃了一大塊牛排,卻堅定的告訴人家說自己不吃牛肉。

  十年前南部有李姓與劉姓兩位獨派人士參加選舉,李先生的行事風格是標準的體制內運動,積極拉攏選民,不因政治立場得罪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劉先生則走體制外路線,台獨立場堅定,一直將“台獨”掛在嘴上,嚴厲抨擊不念“台獨”的人,當然包括李先生。選舉結果,劉先生的得票數只有李先生的1%,原因是前者在朋友間製造敵人,後者在敵人陣營尋找朋友。 

  扁未曾參加台獨
 
  陳水扁一向就沒有參加過體制外台獨運動,在氣勢衰退之後才將“台獨”掛在嘴巴,因而得到部分體制外台獨運動人士的奧援,也帶給民進黨困擾,他們押著黨主席蔡英文從事體制外運動,蔡主席不願意扮演“劉先生”的角色,所以與體制外運動人士衝突是逃不掉的。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