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加拿大前駐華大使:中國正改變著世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06 14:16:38  


  中評社北京7月6日電/“我留在中國是因為中國機會多,因為我喜歡中國人,”加拿大前駐華大使霍華德.巴洛克最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正在發生的一切改變著世界,改變著中國。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激動的故事,我想成為它的一部分。”

  儘管本名叫霍華德.巴洛克,但中國人更喜歡稱呼他的中文名“貝祥”。他與中國頗有緣分。

  貝祥關於中國的最初印象,來自祖父收集的一些關於中國的照片和畫作。19世紀末,他祖父因為生意關係曾在中國南方居住。上大學後,貝祥對中國的興趣與日俱增,他的碩士論文就是關於中國的。進入加拿大外交部工作後,與中國的聯繫更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從1976年第一次訪華,到1996年出任加拿大駐華大使,再到5年大使任期結束後在北京成立自己的公司。貝祥親身體驗了中國的變遷。

  談到中國在過去30年經濟的快速增長,貝祥說,這一成就是驚人的,給中國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

  貝祥說,1976年他第一次看到長安街時曾感嘆:“中國人修這麼寬的街幹什么?”那時北京汽車不多,滿街都是自行車。而現在置身於長安街的滾滾車流里,他又不禁感嘆:“中國怎麼不把這街修得再寬點?”

  上世紀80年代初,貝祥去大連時,這個海濱城市給他的印像是灰色的—建築灰,街道灰,人們的衣服也是灰色的。“現在去大連,我發現大連是藍色的、橙色的、紅色的……它從灰色變成了多彩……這個比喻或許可用來形容整個中國(的變化)。”

  貝祥認為,中國人最大的變化是思想的變化。他說,中國上世紀70年代末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解放了“兩股偉大的力量”。一股力量是中國人巨大的“潛在需求”。大家都想過好日子,想有更舒適的房子,想有洗衣機、空調,想有好工作,想有更多的錢花……另一股力量是中國人的“創業活力”,一種為自己、子孫和整個社會創造更好生活的“樂觀主義和決心”。“從那時起,大多數中國人每天醒來,都會相信今天比昨天過得好,明天比今天會更好。”

  貝祥說:“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因為我深信中國人希望有一個更好、更和諧的生活和社會。”他說,儘管考慮到貧富差距、環境問題和發展不平衡等,中國未來發展面臨的挑戰很大,但是“當中國人下決心做一件事時,他們往往會成功”。

  談到西方與中國的關係,貝祥說,他堅持認為西方應與中國開展更多的接觸和合作,而不是在一些問題上對中國說三道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