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都拉斯總統塞拉亞堅持修憲增加任期的舉動,為何會招來一場軍事政變?
楊志敏:洪都拉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迄今有過7次大選,政權一直處在平穩狀態。但從歷史上看,洪都拉斯就一直有軍事政變的傳統。在上世紀80年代恢復民選政府之前,這個中美洲小國,軍事政變的出現頻率就一直非常高。
本屆總統塞拉亞作為自由黨的候選人,3年多以前曾以微弱優勢戰勝對手,但由於自由黨在議會168個席位中只占有62個席位,其個人和黨派的執政優勢都不明顯,這次塞拉亞個人不顧議會、法院、軍方反對,發動修憲公投謀取連任,是造成本次軍事政變的主要原因。
塞拉亞在任期內,放棄洪都拉斯傳統的親美路線,獲得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等拉美左翼領導人的支持。塞拉亞執意修改憲法也是受到其政治盟友查韋斯等人的影響。拉美左翼國家此前有不少修憲改變領袖任期的做法。
記者:您如何看此次洪都拉斯政變的影響?
楊志敏:洪都拉斯是拉丁美洲的窮國,總人口760萬左右,債務累累。作為一個小國,洪都拉斯的內部政治動蕩不會影響到整個拉丁美洲的政治格局,但從歷史角度來看,以軍事政變來推翻民選政府,是對民主進程的一次破壞。
因此,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都對這次政變予以譴責。
記者:拉美國家為何一直有軍事政變的傳統?
楊志敏:在拉美現代化進程中,軍人干預政治司空見慣,軍人政府和軍事政變一直是拉美國家綿延不斷的現象。拉美因此也以軍事政變頻繁聞名。據不完全統計,二戰後拉美曾發生過100多次軍事政變。而且政變在拉美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軍政府的統治歷史為拉美軍隊在各國政治經濟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提供了社會土壤,並留下了軟弱的文官政治體制。在實現了文官治國20多年後的今天,軍事政變猶如一片揮之不去的陰影,籠罩在拉美國家的上空。
記者: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指責美國幕後操縱,美國政府是否在此次政變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楊志敏:在任何現代民主國家中,軍事政變都是無法容忍的事情。美國國務卿希拉里針對此次政變的講話中,譴責了軍方的政變行為,也否認與政變存在聯繫。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美國捲入了政變,因此我個人判斷,美國人說的很可能是實話,美國人也不希望看到一個動蕩的中美洲,推動中美洲的民主化也是美國的一個重要戰略。
記者:您認為未來洪都拉斯的局勢會有何發展?
楊志敏:未來局勢的發展還很難預測。儘管塞拉亞目前被政變軍人趕出國,但是他在政變發生後依然以總統的身份出席在尼加拉瓜召開的緊急峰會,證明國際社會依然認可他的身份。作為塞拉亞的重要支持者,查韋斯個人風格表態大膽,但仍在觀望,委內瑞拉是否會軍事干預還很難說。我覺得有可能成為變數的是美國。過去美洪關係不錯,美國將洪都拉斯作為自己在中美洲的“前線陣地”,在中美洲其他國家衝突時充當調停者,也負責維護地區安全和禁毒等任務。
目前美國在洪都拉斯有4個主要軍事基地,人數在1萬人以內。從目前的資料看,洪都拉斯的軍隊數量在12000人左右,戰鬥力一般。如果美國認為有必要,有可能以軍事力量介入衝突,控制洪都拉斯當前局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