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國務院報告稱將加快汶川地震災後重建進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24 16:37:20  


  中評社北京6月24日電/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一年之後,24日,中國政府向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匯報了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情況。目前,重建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國際在線報道,中國政府承諾,將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災後恢復重建進度,並披露了重建工作的近期目標和設想。 

  去年5月12日發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受災面積超過25萬平方公里,造成36萬多人受傷,6.8萬多人失蹤,超過一千萬人無家可歸,直接經濟損失1.1萬億元人民幣。面對空前慘烈的災難,中國政府和軍方組織開展了中國歷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動員範圍最廣、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災行動,最大限度挽救了受災民眾的生命、降低了災害造成的損失。而災後迅速開始的恢復重建工作成效如何?24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代表國務院作報告時列出了一系列數字:“截至2009年4月底,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已開工21000多個,完工項目9400多個,完成投資3600多億元人民幣,佔規劃總投資的36%左右。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目前已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這兩萬多個開工項目包括受災地區城鄉住房建設,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交通、通信、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和商貿服務、糧食流通、金融服務等市場服務設施建設,產業恢復重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風景名勝區恢復重建以及生態修復項目建設等。張平承諾說,為了讓災區民眾早日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國政府將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災後恢復重建的進度:“嚴格執行國家建設標準及技術規範,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恢復重建進度,做到形態服從功能、進度服從質量,嚴格質量管理。堅持厲行節約,不超標準建設,不盲目攀比,不鋪張浪費,爭取最大效益和最好效果。堅持嚴格管理,加強對建設資金和物資使用的監管、審計,防止和杜絕腐敗現象的發生,使災後恢復重建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災後恢復重建是一項艱鉅複雜的系統工程,中國政府把災後重建視為長期任務,早已制訂規劃和條例,將其納入法制化軌道。而“加快進度”則是指,在兩年內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標任務,即初步完成重建工作。 

  張平也披露了“加快進度”的幾個重要時間節點,其中包括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農村住房的重建、確保95%以上的災區學生進入永久性校舍上課;明年5月前全部完成城鎮居民住房重建;明年9月基本完成災區各類醫療機構的重建和幹線公路重建,並使北川、青川、映秀等重災城鎮形成城鎮基本功能。而積極促進災區優勢產業發展、努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也是中國政府的努力方向。 

  在注重重建家園的同時,中國政府也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著力重建災區民眾的“精神家園”。災害發生後,雖然政府組織心理醫生對受災民眾進行了心理干預和撫慰,但一些災區民眾的心理健康問題仍比較嚴重,甚至有自殺行為。就此,張平表示,切實做好心理援助也是中國政府災後重建工作的重點之一:“在全國範圍選派專業心理衛生人員,到災區工作半年或一年以上,一方面直接為災區幹部群眾提供心理咨詢,另一方面為災區市、州和重災縣培訓心理衛生專職、兼職人員。同時,組織災區基層醫務人員分三年到省外醫院進修學習1年,逐步充實災區自有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數量,對重點人群實行長期持續的心理救助。” 

  鮮為人知的是,從汶川地震發生的第三天起,審計機關就開始對3萬多個部門和單位的救災款物進行全方位、全過程跟蹤審計,範圍涉及災區3800多個鄉鎮、9500多個村子和7.6萬戶受災家庭。根據24日公佈的年度審計報告,救災款物的撥付和管理及時有效,審計未發現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當日表示:“審計情況表明,各地區各部門對抗震救災款物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基本做到了嚴格管理、嚴格制度、嚴格法紀、嚴格監督和規範有序、公正公平、公開透明,救災款物的及時撥付和有效使用保障了災區急需和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廣大人民群眾比較滿意,審計未發現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實現了給人民群眾交一本明白賬、放心賬的目標。” 

  根據去年公佈的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初步完成災區重建任務後,中國政府還將在之後的五年時間裏繼續採取措施,推進災區的發展建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