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林博文:奧巴馬冷靜謹慎處理伊朗風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24 15:55:43  


  中評社台北6月24日電/中國時報今天刊登林博文的文章,分析美國總統奧巴馬處理伊朗選舉風暴的態度,認為他謹慎冷靜,贏得資深政論家的讚譽。 

  文章說,奧巴馬以謹慎、冷靜的態度處理伊朗選舉風暴,一批右翼政論家與共和黨保守派政客批評他膽子太小、畏首畏尾、不夠強硬。他們希望奧巴馬在暴亂初起時即公開譴責選舉不公、痛批作票的現任總統内賈德、支持改革派候選人穆薩維及挺他的群眾。但是,包括基辛格在內的許多老外交家,和有份量的政論家都認為奧巴馬做得對、處理得很好。 

  去年大選時慘敗於奧巴馬的共和黨候選人麥肯,雖亦批評奧巴馬,但他也承認美國沒有什麼選擇,能做的很少,尤不能給反政府的伊朗人一種幻覺,以為美國一定會想法子幫他們。就像一九五六年匈牙利抗暴,人民揭竿而起反抗蘇聯坦克,艾森豪政府和美國官方文宣一再鼓吹匈牙利人民抗蘇,並保證美國會協助他們。結果美國只是耍嘴皮子,口惠而實不至,什麼事也沒做。害得滿懷希望的匈牙利人死了好幾千人,數十萬人被捕,二十萬人逃亡。 

  奧巴馬和他的外交與國安幕僚當然知道,在這段敏感時刻,美國絕不能說大話,講出來的話,一定要有行動來表現;如做不到,就最好不要吹牛。奧巴馬政府在內心深處,當然討厭保守派的阿瑪迪尼杰,但討厭是一回事,你還是要和他打交道,講話要小心,不要被伊朗當局認為美國干預內政,以作為煽動反美的口實。伊朗這次雖亦指責美國、英國和以色列煽風點火,但措詞比以前好多了,在伊朗伊斯蘭教士與政客的心目中,最壞的是英國和以色列。 

  文章指出,奧巴馬政府對伊朗的態度和布什時代截然不同。布什所實行的是牛仔外交,他把伊朗列為“邪惡軸心”,切尼更是恨不得把伊朗核電廠和基地炸爛。奧巴馬上台後一再向德黑蘭釋出善意,在伊朗過波斯新年時間向伊朗廣播賀歲,引用波斯詩句,正式稱伊朗為“伊斯蘭共和國”。六月四日在開羅大學發表的一場擲地有聲的演說,奧巴馬坦承美伊關係不好,美國也要負部分責任,特別是在冷戰時期,美國甚至推翻伊朗經由民主程序選出來的政府。奧巴馬是指美國於一九五三年因不滿伊朗總理莫沙德把石油國有化,與英國合作,由中情局出面發動政變推翻莫沙德政府,把花花小太歲巴勒維找回來當國王,一直當到一九七九年被柯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打倒。從此伊朗變成一個神權政治國度,波斯灣風雲驟變,西南亞情勢再也跟以前不一樣了。 

  布什時代力主侵略伊拉克的新保守派大將保羅.伍夫維茲最近把奧巴馬對伊朗動亂的溫和評論,比喻成當年雷根對菲律賓人民反對馬可仕的謹慎態度。伍夫維茲的此一比較被《新聞周刊》國際版主編、印度裔政論家法利德.查卡利爾痛批為“毫無意義”,因馬可仕是華盛頓豢養的,菲律賓人民要求美國不要再支持他。伍夫維茲這幾年在美國政界名聲一落千丈,政治評論和個人操守皆不及格,他把今天的伊朗和當年的菲律賓怒潮相比,何止是“毫無意義”,簡直是胡說八道。比較接近的比喻,應該是一九八九年老布什對蘇聯東歐附庸國瓦解(即所謂“蘇東波”)的冷靜反應,當時老布什亦遭批評太過膽小。但日後證明老布什持重作法是對的。 

  在此次伊朗大選風暴中,奧巴馬唯一被批評的是說穆薩維和内賈德“這兩個人沒什麼兩樣”,意思是說誰執政都一樣,都會繼續發展核武。不少人認為奧巴馬不該講這句話,也表示他並非十分清楚伊朗政治。在許多支持改革派的伊朗人和美國評論家眼中,穆薩維絕對和内賈德不一樣,前者是有藝術家氣質、重視民意與改革而又有從政經驗(做過總理)的政治家;後者則是對內討好農民、勞工、低收入者,對外反以色列和反美的民粹派。 

  伊朗最高宗教領袖哈梅内伊上周五發表強硬演說後,第二天奧巴馬和他的幕僚開了一整天的會,據說與會者辯得很厲害,最後決定奧巴馬提高聲調,譴責政府鎮壓示威者,並呼籲伊朗當局停止暴力,尊重集會與言論自由的普世價值。奧巴馬把伊朗人民抗議選舉不公、要求重選的行動,和六十年代美國黑人的爭取民權運動相比,還引述了金恩博士的話來勉勵伊朗示威者,並稱讚他們是站在道德高度的一邊。但在國家暴力和神權政治下,聽從公平選舉的伊朗人,如何才能實現理想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