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二傳成中國女排短板 傳球技術不過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20 09:39:47  


  中評社北京6月20日電/中國女排北京時間今晨再度敗在日本隊手下,二傳手魏秋月和沈靜思進攻組織不力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魏秋月和沈靜思都是國內排壇近期湧現出來的高大型二傳,並且先後占據過中國青年女排的主力二傳位置。但是,這兩名球員的傳球基本技能,距離中國女排快變體系的要求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因此在高水平的比賽對抗中,特別是處於逆風球的被動局面下,魏秋月和沈靜思容易出現傳球技術變型的固有頑疾,導致整個中國女排的快變戰術無法有效、穩定的施展出來。

  中國女排以往的戰術思路是利用“雙塔”副攻的高度和速度優勢,率先在二、三號位進行突破打開局面,然後再逐步結合主攻四號位平拉開戰術,接應跑動的第二點進攻,全面盤活中國女排的前排各個進攻點,以實現前排三點攻的整體性壓迫。

  而二傳魏秋月在本場比賽中則反其道而行之,將進攻比重集中在主攻位置上,殷娜在三號位的前交叉進攻,以及主攻李娟在六號位的後排輕吊,旨在利用第二點的突然性晃開日本女排的攔網盯防,這種有意識弱化前排副攻快攻點的手法,單從比賽效果來看發揮一般,這也就是中國女排開局與日本女排打得難解難分的原因。當然,二傳魏秋月主動求變的思路還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魏秋月固有的傳球技術瓶頸始終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主要是體現在背後傳球的精准度上。魏秋月雖然希望將接應王一梅的後排進攻,有機地融入中國女排的戰術體系中,但是由於傳球位置不夠精准,令王一梅的後攻威力大打折扣,最終只能輕推過網進行過渡處理;而給副攻馬蘊雯的背快傳球,魏秋月再次調整成傳球位置過低並且過於貼網,令馬蘊雯根本無法改變進攻線路,最終被日本女排的攔網成功直接封殺。

  魏秋月對於高質量的一傳非常依賴,一旦一傳質量有所起伏,自身傳球手法應變性差的缺點就會暴露無疑,通常會選擇轉移到四號位利用接應和主攻的個人突破能力進行單兵作戰,因此王一梅和惠若琪就被迫責無旁貸的挺身而出肩挑重擔,但是過於明顯的傳球意圖和飄忽不低的傳球位置,很難讓攻手們在面對日本女排卓有成效的攔防時保持穩定的下球成功率,因此中國女排在比賽進程中一度非常被動。

  而魏秋月同樣容易受到場外因素的干擾出現緊張情緒,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其傳球手法出現變型,特別是明明在一傳到位的情況下,經過二傳的倉促調整後竟然出現攻傳失配,導致中國女排的一攻節奏越打越亂,完全被日本女排的進攻和攔防節奏所牽制,最終令主教練蔡斌忍無可忍,啟用小二傳沈靜思替換下場。

  沈靜思的技術優勢在於二、四號位的拉開進攻組織相對穩定,特別是在出場不久就為主攻殷娜創造出一個二號位空網的進攻機會,同時利用自身網前的身高和臂展優勢,在一傳衝網的不利情況下直接處理過網,進行二次球偷襲得分,導致日本女排的攔防體系來不及反應。

  雖然沈靜思在替補出場之後,一度令中國女排的進攻節奏保持穩定,但是“雙塔”副攻球員在二、三號位快變戰術的進攻比率還比較低,主要還是過多集中在四號位的高拉開進攻方面。這樣,接應王一梅和主攻惠若琪就只能利用自己多變的進攻手法和豐富的進攻線路實施突破,不過在日本女排卓有成效的攔網盯防下,難免會出現進攻連續被有效撐起的問題,令中國女排追趕比分的希望逐步破滅。

  隔網而對的日本女排二傳竹下佳江,雖然身高只有1米59,並且又是一名31周歲的老將,但是依靠隱蔽的傳球手法,精湛的傳球技藝,以及開闊的傳球視野,牢牢占據著日本女排攻傳轉換的核心重任。縱觀兩支球隊在本場比賽中的整體表現,竹下佳江確實可以在個人傳球技藝方面當之無愧地成為魏秋月和沈靜思的“榜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