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榮被選定為深圳代市長的原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9 16:20:58  


 

學優則仕

  王榮的高校經歷和高學歷是他簡歷的一個特色。

  作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二屆學生,1978年,王榮進入江蘇農學院(南京農業大學前身),就讀農業經濟系農業經濟管理專業。1985年,研究生畢業的他考入我國農業經濟學泰鬥劉崧生門下,攻讀博士學位,主攻農業經濟管理,並成為中國第一個農業經濟學博士。

  王榮曾經的導師,今年84歲的原葆民教授則對王榮贊不絕口,原因是他讀書時腦子很靈活,關心社會的很多方面,不死抱書本啃。論文答辯有自己的思考,有獨立見解,“是真正下了工夫的”。

  1988年,王榮完成學業後,留在南京農業大學任教。1996年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1997年,王榮從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任上,調任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這標誌他從學校領導崗位,正式走上仕途。

  從農業科學院院長開始,王榮歷任江蘇省教育廳廳長、黨組書記、無錫市市長、無錫市委書記;從2004年起,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中共蘇州市委書記。當王榮2004年進入江蘇省委常委的行列時,他成為該省歷史上最年輕的常委。

  由於他在學術上的良好成績和高學歷,外界大部分把王榮定位為“學而優則仕”的典型。但跟大多數“學而優則仕”的知識分子涉足政治,特長和舞台仍在學術領域,只是擔任副職參政議政不同,王榮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領導崗位走向純粹的仕途,一路都是擔任要職,主政一方。

  王榮也不太認同外界給他扣上的“學者型官員”的帽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不止一次地強調,現在的他,已經不是單純在書齋,而是在“按照自己的崗位調整自己”,“適應不同地方發展的內容,來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

  蕭規曹隨

  2001年,王榮調任無錫代市長。2003年,王榮成為無錫市委書記。1年後,他調任蘇州市委書記。調任蘇州時,江蘇省省委組織部曾經給出了一個對王榮的公開評價,大體可以用“知識面寬,視野開闊,年富力強,富有改革創新精神,熟悉經濟工作”來概括。

  《蘇州日報》專門負責採訪王榮的記者姚喜新介紹,在蘇州主政的5年中,王榮不是大刀闊斧、另辟蹊徑的五年,而是在前任們開創的蘇州模式下繼續提升發展的五年。

王榮提出了“四大行動計劃”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行動計劃》、《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增長方式行動計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行動計劃》、《提高市民文明素質行動計劃》。這四大行動計劃,都是屬於蘇州模式的深層次發展的內容,也是代表王榮個人政績的力作。尤其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方面,被視作蘇州實現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步驟。

  而在民生方面,王榮取消了蘇州的公共廁所收費,對火車站進行了改造,並打通了北環,輕軌和地鐵也同時開工。還開辟了平江等新區,打破了舊城區的統一格局。

  但總的來說,在蘇州5年,王榮的新聞見諸全國媒體的並不多。而民間的百姓對於他們的這位書記,除了“親民”和“口才好”,也想不出更多的記憶深刻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王榮在蘇州的5年來,蘇州每年的經濟增長都在20%左右。即使在金融危機到來的2008年,蘇州的經濟增長也達到了17%。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