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俄羅斯軍工出口弊端頻現 中俄軍售出現僵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9 11:11:18  


今年3月28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乘坐蘇-34殲擊轟炸機飛行半小時,為蘇-34做了一個大廣告。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 6月15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接受中國中央電視臺專訪時,罕見地親自推銷本國最新款蘇-34殲擊轟炸機。眾所週知,賣軍火雖然是涉及俄羅斯國計民生的大事,但總統出馬做廣告卻並不多見,那麼,這場“總統軍火秀”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俄軍工“突圍”又瞄準中國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在接受中國記者專訪時,梅德韋傑夫總統坦率地回憶起3月份親自乘坐蘇-34飛機的感受,“這的確是一架偉大的飛機”。梅德韋傑夫表示,俄羅斯有意向鄰國及其他國家出口這種飛機,言下之意也包括中國。據報道,蘇-34是以蘇-27為基礎研發的“四代半”作戰飛機,它既保留了蘇-27的空戰性能,還著重提高了對地對海遠端打擊的能力,它可攜帶多達7噸的彈藥,進行跨洲際精確打擊,俄空軍已表示將在2015年前採購70架蘇-34。

  俄羅斯拿如此先進的戰機來吸引中國的購買欲,是有現實考慮的。就在不久前,中國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上將率領軍方代表團出訪歐洲三國,其中在俄羅斯受到最熱烈的歡迎。對莫斯科而言,當前希望恢復對華武器出口的迫切動機來自於金融風暴給俄實體經濟造成巨大打擊,這一點已從俄軍事企業支付2009年上半年國際展覽會的展臺租金規模大幅下降就可看出。同時,金融危機對一些傳統的俄武器進口國(如印度、越南)的打擊也很大,因此儘快恢復中俄軍貿,對尚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俄軍工業來講無異於雪中送炭。

  “北極熊”還有多少底牌?

  今年5月16日,《俄羅斯報》曾採訪俄羅斯國營武器出口公司總經理伊塞金,這位直來直去的生意人道出了俄羅斯對外軍貿的“盛世危局”。2008年俄羅斯對外軍火貿易額達67.25億美元,再次刷新歷史記錄。不過,伊塞金承認,俄羅斯技術密集型軍火的出口卻逐年下降,另外新增訂單數量也顯著減少,伊塞金不客氣地談道:“我真不希望看到(俄羅斯)軍火出口將來會墮落到只出口鋼鐵的地步。”

  伊塞金談到的問題在中俄軍貿方面反映得極為典型。應該說,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俄武器的大買家。從2001年至2008年,俄中軍貿總額累計達160億美元,然而其中,對華出口在俄羅斯軍貿總量中的份額卻在急劇下降。

  俄戰略問題專家科諾瓦洛夫表示,在西方仍對華實施武器禁運的情況下,中俄軍貿仍會持續下去,但相比較20年前,中國國防技術儲備顯然要殷實得多,戰略眼光也更具計劃性與前瞻性。換句話說,俄羅斯要麼拿出“壓箱底”的好東西換取人民幣,要麼什麼也得不到。
 
  解鈴還需繫鈴人

  不過,俄羅斯專家指出,目前中俄軍售之所以出現僵局,主要問題還是在俄方。據報道,2005年,中俄簽署購買伊爾-76運輸機和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協定,但之後俄方表示無法履行這項協定,理由是原來生產飛機的塔什幹工廠喪失了組裝飛機的能力,生產線需要遷移,因此需要新的設備投資,核心意思是要抬高飛機售價。據稱,俄方提出的漲價幅度達30%。

  實際上,上述事件只暴露了俄羅斯軍工出口弊端的冰山一角。這一點不僅是針對中國,對別國也如此。所以,俄羅斯要想儘快恢復對華武器出售,必須做出更大的努力,拿出更多的誠意,這就應了中國那句老話——“解鈴還需繫鈴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