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陸以正:奧巴馬遞出橄欖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5 09:54:35  


  中評社台北6月15日電/中國時報今天刊登陸以正的文章,分析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中東之行,特別是開羅演說。
 
  文章說,本月四日,美國奧巴馬總統到埃及首都,在開羅發表了一篇震撼伊斯蘭世界的演說。用希臘羅馬文化的說法,他遞出了一根橄欖枝,做為表達善意、尋求和平的象徵。 

  就這一點而言,其長遠影響力與重要性,超越了他本人膾灸人口的當選或就職演說。 

  奧巴馬選擇去開羅訪問,原因之一是穆巴拉克統治下的埃及,政教分離,沒有伊斯蘭教長(Imam)在幕前或幕後操縱政局。開羅有兩所名校:政府所辦的開羅大學,和公元九七三年創立的愛資哈爾大學(al Azhar University)。後者是伊斯蘭教遜尼派的最高學府。我曾去參觀過,裏面從大陸和台灣去的留學生,超過百名。 

  話說回來,開羅大學也不小。它有十八個學院、一萬二千餘教職員、二十萬學生,只是比愛資哈爾年輕了九百多歲。奧巴馬不去愛資哈爾,而在開羅大學演講,想是美國負責總統安全的特勤局基於專業考慮,無法確保奧巴馬的安全。因而他開宗明義就先提愛資哈爾大學,感謝這兩所學校做為他的“共同東道主”。 

  此前一星期,奧巴馬在白宮接受阿拉伯電視台(al Arabia TV)訪問時,就說過:“美國與穆斯林世界的福祉息息相關…。我的家人中有穆斯林;我也曾在穆斯林國家成長。”可說已為在開羅的畫時代演講,先定了調。 

  這篇歷史性演說全長五十五分鐘。全部聽眾都是兩所大學的教職員與學生,但大廳僅能容納三千五百人。我計算過,聽眾總共鼓掌四十一次。他宣稱“美國沒有-也永遠不會-與伊斯蘭為敵(America is not - and never will be - at war with Islam.)”的時候,反應最為熱烈。演說中途還有一位受他感動的學生站起來高呼:“奧巴馬,我們愛你!”惹得鬨堂大笑。 

  奧巴馬在演說中分析今日世界緊張情勢,指出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七項:(一)以暴力方式表達的極端主義;(二)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爭;(三)核武國家應負的責任;(四)民主問題;(五)宗教自由;(六)婦女權利;與(七)經濟發展與機會均等。 

  在外交與國際關係方面,他逐一列舉中東戰火正烈各國,解釋美國對它們的政策。他說,美國無意在伊拉克長期駐軍,也不需要伊拉克做為基地。駐伊兩個戰鬥旅今年八月就先撤出,到二○一二年會不留一個美國兵。他把阿富汗與巴基斯坦說成美國與四十五個盟國為自身安全,在共同清剿凱達和神學士恐怖分子的行動。 

  開羅演說實際的對象,除伊斯蘭信徒外,還有以色列。奧巴馬一反過去歷任美國總統被國內“猶太遊說團”挾持,盲目偏袒以色列的態度,明白反對以色列總理內唐雅胡(Binyamin Netanyahu),放任從俄國來的新移民,在約旦河西岸構築新社區。他說:“美國不能接受以色列繼續構築安置區的合法性(The United States cannot accept the legitimacy of continued Israeli settlements.)”。就外交辭令而言,這可算是最嚴厲的警告了。 

  離開埃及後,奧巴馬到德國會晤女總理梅克爾夫人,由她陪伴參觀希特勒屠殺了至少三萬三千餘名猶太裔與其它歐洲國家抵抗納粹侵略鬥士的Buchenwald集中營。然後折返法國,六月六日在諾曼地和英國菲利浦親王和勃朗總理、德國梅克爾夫人、與法國薩科奇總統,一同在美軍陣亡將士公墓前,紀念二次大戰諾曼地著名的奧馬哈海灘(Omaha Beach)登陸之役的六十五周年。 

  奧巴馬在開羅演講時,自己也承認:“單靠一篇演講,改變不了世界(No single speech can change the world)”。兩周來,各國學者、政客與媒體不斷地討論這篇演說究竟對伊斯蘭世界有多大影響,見仁見智,難有定論,唯有讓歷史去判斷了。 

  順帶一提:美國的馬屁文化其實不亞於台灣。幾天前,我上國務院網站,還看到歐氏這篇演講的全程錄影。此外更有奧巴馬總統與希拉里國務卿在埃及考古評議會(Supreme Council of ntiquities)會長Zahil Hawass陪伴下,走進金字塔內部探索那種神秘感、奧巴馬第一次騎上駱駝背以及和同行官員搞笑的幾十張照片,顯示他也有輕鬆的一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