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最離奇空難:19名機組人員不翼而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4 14:45:19  


北極圈內很多地方都像巴芬島一樣寧靜,寧靜的背後卻往往隱藏著一些不為人所知的危險。
  有些當時無法理解的空難懸案在若幹年後,隨著航空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和提高而真相水落石出了,可是仍有些空難懸案至今無法破解,其中最離奇最不可思議的要數發生於1944年9月18日的狄斯阿波空難了。 

  1944年9月18日,美國亞歷山大群島上的艾勒蒙多夫空軍基地的一架C47訓練機執行一項飛往阿拉斯加的安德魯空軍基地的飛行任務,途中將飛越塔肯拿山,進入北極圈,航程近1000英裡。C47機上的柯勒機長是艾勒蒙多夫空軍基地首屈一指的飛行專家,這種短程航行對他來說是最普通不過的任務,何況那天是晴空萬裡和風拂煦的好天氣。C47訓練機載著全機19人在暮色中起飛,不用兩小時便可到達北極圈內的安德魯空軍基地。 

  飛機順利地升上了天空,航行在深藍色的夜幕中,由於離北極相當近,亞歷山大群島的夏夜是那麼短暫,最多不過三四小時,夜色便會過去。萬裡無雲的夜空中,皓月把銀光灑滿大地和海洋。C47機遵循規定航綫飛行,并向一個個地面航空站報告。雖然是夏季,可是北極圈附近仍然是一片冰天雪地,1小時後飛機將進入北極圈,在阿拉斯加的雪山峻嶺上空航行。 

  地面航空站接到柯勒機長的報告,C47機正在飛越9000英尺的塔肯拿山,此後地面站值班人員再也沒有接到C47機的報告。一種不祥的預感向地面站的值勤人員襲來,他將C47機失去聯系的消息通知了美國空軍的有關部門。美國空軍和民航應急營救機構都迅速派出營救直升機在塔肯拿山區進行長時間的搜索。不久,在離塔肯拿山不遠的狄斯阿波峰的懸崖峭壁上發現了C47訓練機的殘骸。 

  由於在峭壁陡峻的懸崖上找不到一處可以停泊直升機的平坦空地,營救直升機在空難現場的上空盤旋良久,始終無法降落。當年的直升機又無滯空能力,不能在絕壁間用繩梯放營救人員下去,於是空難營救專家只能在直升機上仔細觀察:只見C47機已經徹底變了形,機身前半部分已被擠壓成扁盤狀,使完全扭曲了的機身縮短了一大截,機身周圍散落的碎片也沒有一件可從空中辨認出它的原形,確定它是何物,只能推測出飛機是在高速飛行時正面撞山而墜落的。在現場沒有發現幸存者,專家分析也不可能有幸存者。直升機的燃油不多了,專家只能在拍攝了一些空難現場的照片後返航。 

  柯勒機長是位有將近2000小時飛行經驗的老機長,在美國空軍中知名度頗高,在晴朗的夜空和沒有風雪雨霧等異常情況下,莫名其妙地偏離航綫,犯下撞山的低級錯誤,簡直不可思議。於是美國空軍最高當局決定派遣一支現場搜索調查隊,旨在調查清楚這起空難事故的真相,并帶回死難者的遺骸。

  由於事故現場山高路險,美國當年最先進的直升機也無法安全降落,於是搜索調查隊的直升機只能將隊員送到離狄斯阿波峰最近的塔肯拿山區。隊員們帶著搜索器具、帳篷、雪橇以及幹糧,以步行和滑雪向狄斯阿波峰前進。一路上由直升機引路和投送補給,經過連續4 天堅忍不拔的翻山越嶺,終於艱難地來到空難現場。 

  在現場看到的一切簡直令人不寒而栗:飛機殘骸已被擠壓得完全變了形,只有機尾在扭曲變形後還能看到竪起的尾翼,讓人想起飛機原來是立體的而不是平面。物體機翼和其它撞碎的零部件被撒得滿地狼藉,油箱擠破了,燃油全部流了出來,但沒有燃燒的痕跡,大概撞機引起了小範圍的山上積雪崩塌,飛機殘骸和碎片大多被埋在五六英尺深的雪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