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蔡英文做不到的,陳菊頂起來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3 09:42:41  


蔡英文做不到的,陳菊頂起來了
  中評社台北5月23日電/陳菊終於跨出去了!中國時報今天刊登社論說,自二○○八年政黨再輪替後,做為民進黨“最高行政首長”,陳菊理當在民進黨內有更大發揮,但她在政局交替之際,選擇低調,穩穩妥妥地扮演直轄市長的角色;做為美麗島世代最後一位還在政壇發光發熱的“黨外前輩”,就在民進黨五一七反傾中大遊行後四天,她義無反顧前往北京、上海訪問,以行動直接戳破民進黨“鎖國”迷思;她熱情邀約北京市長郭金龍訪問高雄,“我保證安全,郭市長放心。”婉轉表達對民進黨群眾在陳雲林、張銘清訪台期間街頭肇事式的抗議,不以為然。面對民進黨或獨派內部的雜音,陳菊理直氣平淡然道:“我沒有做讓他們失望的事!”

  社論指出,陳菊這一步,代表許多意義,她在民進黨猶夾纏在“反中護扁”情結,不可自拔時刻,一腳邁開,走出民進黨重生的一線希望,這一步,對民進黨而言,已遲了整整九年。九年前,民進黨甫執政,高雄市長謝長廷即想訪問廈門,進行城市交流,卻遭到“總統”兼黨主席陳水扁的阻止,而當年以兩岸關係條例規範地方首長登陸報備制攔下謝長廷的“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如今轉身成為民進黨主席,對陳菊之行,她只能低調說,陳菊是行銷高雄世運,與兩岸問題無直接關係。兩相對比,陳菊豪邁的一步,更凸顯蔡英文科層官僚性格,接任民進黨主席一年來裹足不前,缺乏帶領民進黨開展新貌的企圖和格局。

  陳菊登陸不是第一次,在兩岸開放初期,她就在友人安排下前往北京;一九九八年,她以在野之身,前往北京探望病中友人蘇慶黎;此刻再訪京滬,民進黨從在野、執政、再度在野,而她卻成了民進黨最具份量的公職。陳菊不但沒做讓民進黨失望的事,站在北京,她做了、說了讓台灣人挺直腰桿的事,不卑不亢,與北京市長會談時,這幾年來,往來兩岸藍營人士,始終無法開口的話。

  社論說,台灣是一個實行民主政治的多元社會,有不同政黨、不同政黨彼此理念不同,即令政黨內部都有不同聲音。陳菊無視可能引發的內部爭議,毅然登陸,用行動告訴民進黨:不能無視中國大陸存在的事實;同樣的,她的行動也告訴了北京當局:不能無視民進黨存在於台灣的事實、不能無視台灣做為民主政治實體的事實。北京不能只和國民黨交往,北京必須更真實地聽到台灣基層多元的聲音,而這對兩岸關係正常發展,是不可或缺的正面元素。

  陳菊登陸同時,呂秀蓮聲援表示,政治要與時俱進,不容許再用美麗島時代的舊思維看待中國大陸。曾表示願訪問大陸的呂秀蓮,或許登陸亦為期不遠了。

  蔡英文呢?面對她的前輩這麼勇敢地,就在五一七大遊行之後,提出民進黨應有新的主張,蔡英文敢做什麼事?能做什麼事?她要罷免馬英九,沒人理她;她要推動ECFA公投,連呂秀蓮都質疑,“ECFA是什麼都不知道,公投什麼?”甚至對政黨再輪替一年來,各界呼籲的朝野領袖“雙英會”,呂秀蓮根本視之為政治秀,並建議以李登輝為師,召開“國是會議”,邀請朝野兩黨和社會菁英,對當前重大“國政”問題面對面協商,建立共識,化解對立。簡言之,呂秀蓮是直接告訴馬英九,根本不必把蔡英文的角色看得這麼重,民進黨不是蔡英文一人黨。

  社論說,回顧去年慘然敗選的民進黨,兵荒馬亂之中推出蔡英文擔當重任,各界期待於蔡英文的,是她能以專業語言、理性思維,取代民進黨過去的草莽行為,一年過去了,蔡英文顯然無法滿足社會的期待和民進黨的需要。陳菊勇敢面向大陸之舉,猶如撥雲見日般告訴社會大眾:民進黨還有陳菊!五一七之後,民進黨必須找回自己的兩岸論述與政策,思考重返執政之路,蔡英文做不到的事,看來,得陳菊頂起來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