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印尼眾多華裔候選人大選落敗 總結經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8 10:27:49  


  中評社香港5月18日電/印尼《國際日報》5月17日刊發署名文章說,印尼華人熱烈參政是一個好現象,說明華族取得了應有的正當權利和關心國家大事,敢於問政議政。一窩蜂參政是民主改革過程必不可少的現象,有優點也有弊端,因此有許多華族候選人在四級議會大選中落敗而歸,也是正常的結果,所以參選人和支持者都不必詛喪嘆息,也不必灰心失意,而是應該好好總結經驗教訓。

  文章摘錄如下:

  2009年4月9日印尼四級議會大選已埃塵落定,中央國會和地方代表理事會中選議員已基本定案,33個省議會和452個縣市議會地方議員也已選出,等待各地選委會逐一公布。由於有一系列選票爭端和政黨向憲法法院控訴,預料最後定案要到6月15日才全部確定,四級議員名單可一一揭曉。

  2009年印尼議會普選,因為參選政黨多達38個,各級議員候選人超過65萬人,華族候選人也多達千人以上,真正是破歷史記錄,但人多名雜,良莠不齊,獲得當選進入議會的百分比並不可觀,尚有待在這一個月內收集資料,統計成果。

  華人熱烈參政是一個好現象,說明華族取得了應有的正當權利和關心國家大事,敢於問政議政,敢於同主流社會一道參與思考如何建設地方、改善民生和管治國家,這是民主改革時代的顯著進步,是華族在印尼政治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因為通過在各地積極參政議政,突出展現了華族是主流社會的一部分,是印尼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假以時日,華裔族群中的優秀精英,終會脫穎而出,嶄露頭角,成為地方或國家的政壇俊傑,大展身手,為社會和建國做出重要的貢獻。

  一窩蜂參政是民主改革過程必不可少的現象,有優點也有弊端,因此有許多華族候選人在四級議會大選中落敗而歸,也是正常的結果,所以參選人和支持者都不必詛喪嘆息,也不必灰心失意,而是應該好好總結經驗教訓,認真檢討思考,探討如何吸取失敗教訓,重新努力學習、堅強崛起,從失敗走向成功,從成功走向輝煌,為地方建設和國家管治立下鮮明業績。

  根據初步公布的2009年議會選舉結果,我們可總結華人參政的三項經驗教訓如下:

  第一, 華人應進入大政黨參政,加入小政黨沒有前途。2009年大選結果,38個政黨中只有9大政黨取得超過2.5%選票而有資格進入國會,其他29個政黨被淘汰出局,即使個別候選人在省區獲得眾多選票也因沒達到2.5%門檻而落選。舉兩個顯著的例子,華人精英鐘萬學原為小黨PIB秘書長,他因看到小黨無所作為而被邀代表從業黨參選邦加勿里洞省國會候選人,取得全省第二高票當選2009-2014年國會議員,而他的原來夥伴潘錠釧照樣代表PIB在西加里曼丹省參選國會議員,獲得全西加第6位的高選票,但因PIB在國會未達2.5%門檻,結果潘錠釧不能進入國會,一些候選人如民主黨的X君,得票比他少反而昂然中選,(西加有國會議席10個)。如果潘錠釧代表大政黨參選,則國會議席非他莫屬。

  這一教訓是十分慘痛的。前大同黨主席吳能彬也是如此,他參加西加國會議員選舉,原來是有一定聲勢獲得選票,但因他代表小黨民族民主黨(PDK)競選,結果也沒有機會進入國會,確實是勞民傷財令人難過。

  今後華人參政應選擇第一級大型而有前途的政黨參加,以免費時費力費錢而一無所獲,2009年的教訓應引以為戒。

  第二, 華社應致力進行政治教育,推動合作,使地方華人參政重質不重量。2004年到2009年,華人參政在各縣市日益踴躍,但各就各位,自由加入不同小政黨,有不少華裔青壯年是被誤導加入競選,結果耗費金錢精力,得不償失。追根究底,這是華社團體的失責,因為平時沒有重視政治教育,通過時事座談會提高各地華人青壯年的政治認識,才會造成容易被誤導或政治誘騙,帶來不必要的損失。這種現象在不少小地方如廖群島、占碑和西加一些縣市都出現,應受到華社大團體賢達的重視,在未來逐步致力改善,提倡華人合作參政競選,應重質不重量,以達到更遠大的參政意義和目標。

  第三, 華社應建立政治研究機構,培育一批國家管治的智庫人才。2009年後,華社各地參政應走向有合作有規伐的正軌,並且要對國家和各地建設提出正確和有利全民的藍圖,協助政府開展政治、經濟和社會建設蓬勃發展。要達此目標,華社各團體要聯手建立自己的政治研究或社會科學機構,在有限條件下逐步培育一批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智庫人才,為華人參政,特別是將來參與正副總統競選提供務實有用的資訊或政綱,以為未來在印尼出現新一代的華人政治家奠定基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