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瞄準新經濟增長極 海西戰略振起海峽西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6 09:08:45  


 
  守護山川秀美,建設生態文明,沿可持續發展道路大步前行

  碧海之濱,觀林海滔滔。

  最新的全國森林資源第七次連續清查測算顯示,福建林業用地,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75.29%,森林覆蓋率達63.1%,繼續名列全國首位。海峽西岸,是祖國大陸最綠的地方!

  然而,深濃的綠色,如何告別伴生的貧困,卻是科學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守護山川秀美,建設生態文明,海峽西岸以制度創新,闖可持續發展之路。

  分山到戶、還林於民,富裕百姓,激活山林,福建在全國率先探索商品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之後,福建省植樹造林總面積已連續四年超過200萬畝;同時,全省林業總產值不斷攀升,2008年達到1323.8億元,位居全國第一。

  沿閩江而上,一路水流清澈,兩岸鬱鬱葱葱。這條福建的“母親河”,流域面積占全省面積一半,發源於經濟欠發達的武夷山脈。為了護住閩江,2007年起,福建實施江河下游地區對上游地區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兩岸眾多山林被劃為生態公益林,林農定期領取的公益林補償金中,有一部分來自閩江下游城市的“腰包”。同時,福建對全省4226萬畝生態公益林進行管護機制改革。“誰受益,誰出錢”、“誰管護,誰受益”,這兩大新機制,帶來生態良性循環。“山川秀美水為證”,福建12條主要河流水質連年保持為優,2008年水域功能達標率為96.4%,Ⅰ類至Ⅲ類水質比例為94.4%,明顯優於全國七大水系的平均水平。

  海西戰略中,“生態文明是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顯著標誌。”福建要以生態省建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環境優化,資源利用率提高,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閩北南平市光澤縣武夷山脈腳下,年肉雞飼養能力超過5000萬只的福建聖農集團,一座以雞糞為原料的發電站剛剛投產。集團董事長傅光明介紹,雞糞可制生物有機肥、可發電,雞毛、雞腸等廢棄物可製作高蛋白質的魚飼料……“這是我們正在探索的一條循環經濟鏈。”

  如今,林業、茶業、花卉和生態養殖等成為福建農業增長、農民增收的有力引擎。在海西各地一年一度舉辦的林業博覽會、茶業博覽會、花卉博覽會,成為海峽兩岸共同的農業盛會。

  加快發展、科學發展,離不開工業的發展——這條路上的“綠色抉擇”更多更難。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

  如今,福建各地正掀起“環評風”,嚴格產業環保准入,把環評作為市場准入重要門檻,讓更多“綠色”項目落地。環評不過關的污染項目,經濟主管部門不予審批、核准或備案,國土資源部門不予批准用地,金融部門停止信貸,工商部門不予辦理工商登記。福州市近年來共辦理建設項目環保審批1423項,環評執行率100%,100多個建設項目因選址不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嚴重被否決。

  效果正在顯現。企業在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的盲目投資少了,在風力發電、LNG等清潔能源生產的節能環保項目投資多了。

  “寧可一時的虧損,也要長久的效益。”技術改造大投入,節能減排大力度,正成為企業的理性選擇。福建三鋼集團公司歷時半年、總投資8000萬元的“鋼渣零排放”項目建成投產後,實現鋼渣中金屬鐵回收率大於98%,尾渣可100%用於生產建材產品。南紙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水污染行業的清潔生產技術”項目實施後,每年減少廢水排放量571萬立方米,減少生產過程污染物COD產生量3200噸。

  “不喜綠色”的企業正遭遇越來越多的束縛。2007年起,福建對高能耗企業執行高電價,至今已公布了三批執行差別電價企業名單。差別電價的收入,專項用於全省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工作。

  經濟發展、生態保護並行不悖。2008年,福建省GDP首次超過萬億元,同時,經環境保護部核定,當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實現“雙降”,較好完成年度污染減排任務和“十一五”COD中期目標任務。作為全國水、大氣和生態環境質量三優的唯一省份,福建正沿著可持續發展之路大步前行。

  海峽西岸,在不遠的將來,必將成為可與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相媲美的中國經濟又一增長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