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經濟學家出場費三年漲十倍 郎咸平超12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3 14:24:38  


 
聲音 
  贊:經濟學家合法賺錢無可厚非

  “只要經濟學家依法納稅,那就沒什麼好質疑的。”4月12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夏業良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經濟學家的出場費是市場給出的結果,外界沒必要對經濟學家苛求過多。

  談到經濟學家的收入問題,經濟學家溫元凱認為,國外的學者、教授從來不會為自己設計商業行為,因為教授的年薪一般7萬~10萬美元,工作3~5年就能買房子,他們無需動腦筋賺錢,只需要潛心做學問。

  還有部分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家收入只要合法就行,起碼經濟學家不能太窮,否則有人會質疑他們:你自己都沒搞清楚怎麼賺錢,還教我們怎麼賺錢?一位主流經濟學家被採訪時說過的話被廣為流傳:如果經濟學家收入不比其他人高,他們的經濟理論怎麼會有說服力?

  轟:經濟學家不值那麼多錢

  但記者也發現,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不認可國內經濟學家值那麼多錢。

  全國政協委員劉革新在今年兩會的討論中擲出過一顆“炸彈”。他認為主流經濟學家的判斷已經證明不行了,需要有民間獨立的機構和他們進行質詢,還要淘汰一部分經濟學家。同時,他更是尖銳地指出:“現在的專家每天生活在飛機和演講會上,哪有時間做研究、帶學生?不能踏實地研究,怎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就是此次金融危機開始前,大多數經濟學家都沒有判斷出來的原因。”

  在經濟學家內部,也有很多類似聲音。與林毅夫同樣就職於世界銀行的鄒恒甫就曾向媒體指出,包括張維迎在內的“明星經濟學家”們在國際上根本不入流。“他們中有些人根本沒有任何學術成就……我太了解他們出名的情況了……我曾直言不諱地說,我和林毅夫是三五流,張維迎是九流,大多數人都不入流。”

  思考

  公眾渴望“補課”捧紅了專家

  “經濟的大幅波動,讓一些普通百姓突然感到恐慌,他們急於弄清楚這到底是為什麼,產生了惡補經濟知識的渴望。”近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學者,給記者分析了經濟學家身價暴漲的原因。

  事實上,2006年之前,很少有人關心CPI、PPI是什麼,因為經濟走勢連續平穩運行使得普通百姓生活沒出現非常明顯的變化。但2007年開始國際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暴漲,再加上國內連續遭受重大自然災害,使得國內物價上漲異常明顯和迅速,尤其是房價和食品價格。

  隨後,國際市場的泡沫破滅後,由於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使得危機很快傳導到國內,造成整個經濟重挫,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投資市場率先反應,進而實體經濟的低迷造成企業效益不好,老百姓收入下降。這種看似簡單的傳導背後有著怎麼樣的奧秘?於是,經濟學家火起來了。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都希望從經濟學家身上學到點東西,知道點真相。

  探究經濟學家被熱捧的原因,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我們冷靜和反思的問題:

  首先,不容置疑的是,中國的經濟學家水平參差不齊,而這次金融危機全球波動百年不遇,他們的認識程度到底怎樣?

  其次,有些經濟學家已經變成了演講家,因為這比做學問、搞研究賺得多,錢也來得快。所以,有學者也指出,在諸多的觀點中,確實出現了不少不負責任的論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