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楊錦麟:回顧蔣經國具兩岸特色的“社會主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3 09:59:27  


 
  由此,宋楚瑜聯想到當前兩岸之間依然存在的很多誤解。他認為,未來雙方要進一步改善關係,首先就應該建立共識,確認完整的歷史論述與架構,沒有歷史,怎會走到今天?如此才有助於海峽兩岸取得真正意義上的了解與諒解。

  所以,未來的兩岸互動必須建立新思維,但目前還欠缺共通的歷史架構和互信。不只是兩岸,台灣島內不同政黨、甚或同政黨內都不見得互信。因此,必須還原歷史真相,站在中華民族大歷史的角度。他說:“在台北賓館,矗立著當年‘外交部長’葉公超和日本代表河田烈簽訂中日和約的銅像,足以證明台灣地位不是‘未定’。那就是歷史,忽略這個環節,歷史如何就不能完整建構。”

  宋楚瑜認為,這些年來,大陸確實有長足的進步,值得讚揚和肯定。同樣的,蔣經國在台灣的貢獻與成就,也值得大陸方面肯定,其中的一些經驗和教訓值得大陸總結。此次蔣經國百年冥誕,在兩岸都引發了極大的回響。不是要歌功頌德,而是要找回那份勤政典範,期盼所有政治人物以蔣經國的精神進行自我要求。任何黨執政,中央也好,地方也罷,都要真心誠意為老百姓做事。

  宋楚瑜說,海峽兩岸不能活在過去,更不能活在成見裡。歷史是一面鏡子,而不是繩子。鏡子能讓我們認真檢視而繼續出發,而不是心中的繩子難於解套,使歷史和意識形態繼續糾纏和束縛彼此。蔣經國晚年講了一句讓大家衝擊很大的話:“我也是台灣人!”這句話值得大陸方面思考。大陸的朋友愛說:“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而蔣經國“台灣人論”的意涵就是:台灣同胞更是中華民族不能割舍的骨肉。

  兩岸的命運是共同的,並將逐漸發展成生命共同體。一個貧窮好戰的中國大陸,不是台灣的福氣,而是台灣最大的威脅;富強有禮的大陸,才是台灣人最佳的保障。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