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汶川大地震周年 外媒對災區重建速度表達尊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2 15:24:00  


  中評社北京5月12日電/今天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連日來中國社會對災區的關注和報道達到了高潮。一些西方媒體重點報道中國災區的問題和一些災民的具體報怨,但也大都對四川災區的重建速度表達了尊敬。

  《環球時報》報道,震災一周年到來之際,災區迎來了外國記者採訪的又一輪高峰,他們向世界發回了災區的不同側面,其中災後重建是繞不開的話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日在頭條位置詳細報道了震區一個名叫躍進的小村莊的重建故事,並說:“在整個地震災區,重建好像都在以很快的速度進行。”

  西班牙《世界報》在題為《四川:生活重新開始》的報道中說,放眼望去,地震災區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這也意味著災難的一頁已經翻過去。

  英國《獨立報》刊發文章稱,該報記者重回北川,看到的是從廢墟中升騰而起的重建家園的勇氣。文章寫道,一年後重回北川,儘管第一眼看去,地震廢墟依然令人震驚,老北川事實上已經不存在了,但現在這裡則是鮮花盛開,芳香怡人。這與記者上一次來到這裡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當時到處彌漫的是未掩埋的屍體的味道。儘管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但在這裡的城鎮和鄉村,處處可感受到積極的重建氛圍。許多新居已經建設起來,不少房子還很漂亮。在道路兩旁,人們會看到很多標語,比如“奔向和諧的新北川”、“感謝共產黨、感謝軍隊、感謝祖國”等標語。

  法新社11日的一篇文章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報道災區重建,稱“災難之後,災區經濟還在增長”。該報道認為,中國在地震之後大規模的重建努力有助於抵消災難對經濟的衝擊和影響,使巨額投資投入到傳統貧困的地區。報道還引述分析師的話說:“地震為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動蕩中提供了支撐作用。政府渴望重建四川地區,所以投資活動事實上已經調動起來,這對於GDP是一個積極的貢獻。”

  新加坡《聯合早報》11日報道了中國災後重建的成績後評論說:“這樣的進展應該讓中國民眾對重建效率感到自豪,四川災民也應該對生活能盡早恢復常態而感到欣慰。”不過,該評論同時說:“周年祭卻因為死難學童人數的細節,以及豆腐渣校舍的責任問題而蒙上陰影。”

  路透社的報道稱,“災後重建房屋對任何政府都是巨大挑戰”,中國有480萬人在震中痛失家園,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發言人認為,中國災後重建工作的規模“堪比重建一座洛杉磯或大阪”。

  在大多數人眼裡,中國經受住了考驗。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聯合國駐中國災情管理工作小組主席、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魏英瑛說,中國的重建速度無疑比她工作過的其他遭受自然災害的地區更快。她將這種速度歸功於中國政府的重大協調作用,以及動員全國資源的能力。


    相關專題: 汶川大地震周年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