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文教育日益受重視 美國熱潮方興未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07 00:04:32  


 
  現狀:中文熱背後存隱憂挑戰

  業內人士指出,在不斷升溫的中文熱背後,美國中文教育也面臨一些隱憂和挑戰。

  首先,各地發展不平衡,民眾尚未真正意識到中文的重要性。

  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的民調顯示,只有11%的美國父母認為,讓孩子學中文很重要,而82%的中國父母認為孩子學習英文很重要。

  該委員會主席鮑頓表示,這種不平衡顯示,美國民眾雖然逐漸意識到中國的重要性,但並沒有做好準備迎接中國崛起。美中關係正處於微妙階段,語言教育是兩國加強相互理解的關鍵渠道。

  猶他州州長亨茨曼強調,沒有比語言文化在太平洋兩岸架起橋梁更重要的了,如果猶他州能做到,美國其它地區更應當能做到。

  其次,中文項目一哄而上,難免魚目混珠,泥沙俱下。

  南佛羅裡達大學中文副教授謝博德說,當年他學中文時,有中文系的大學肯定都不錯,而現在到處都有中文系,但質量參差不齊。

  他認為,美國學生中文學到高級時,要進一步提高很困難,問題在於美國的大學沒能將語言與文化融合起來。不了解中國文化,學習中文也就很難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由於師資嚴重缺乏,許多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專業訓練的華人在當中文老師,而一些中文水平不高的美國人也勉為其難地教中文課。

  中國國家漢辦副主任王永利透露,漢辦2005年到2008年共向美國派遣了近800名中文教師,分布在36個州的學校裡教授中文。他表示,現在孔子學院在美國已有一定規模,下一步主要是抓質量。要加大師資培訓力度,漢辦與美國大學合作,開辦漢語教師的執照項目,培養當地教師,已在哥倫比亞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馬裡蘭大學等地開展。

  美國第一所孔子學院--馬裡蘭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劉全生呼籲,美國的孔子學院應加強學術交流,共享資源,在師資培訓方面開展合作。

  第三,中文教材本地化勢在必行。中國國內針對北美漢語教學提供的教材有2000餘種,但很多教師反映現有教材沒有實現美國本土化,不符合美國學生的思維模式和生活環境,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

  對此,中國漢辦和國務院僑辦都表示,很重視這個問題,會不斷改進,但解決起來並非朝夕之功。

  學生艾克雷:學中文使中國不再遙遠

  17歲的艾克雷(Eric Emer)是芝加哥郊區的高三學生,學習中文剛3年,最近在全美中學生“漢語橋”演講比賽中獲得第三名。

  艾克雷來自一個典型的美國中上層白人家庭,與中國沒有任何淵源關係。

  他告訴記者,學中文之前,只覺得中國非常遙遠,對中國一無所知。

  3年前,艾克雷所在的高地公園高中開設中文課,只因為中文字看起來很不一樣,很有意思,他選擇了中文。他說:“我知道學中文很難,但我是一個有雄心的人,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

  艾克雷功課門門優秀,他把認真勁兒用在學中文上,進步很快。他的發音標準,靠字正腔圓的朗誦,他得了全美中學生中文演講比賽的第三名。

  艾克雷說,學中文時聲調和漢字筆劃最難。不小心很容易鬧笑話,比如把“餃子”說成“腳趾”。為了幫助學生發音,老師把電子琴都用上了,上中文課時像音樂家,寫漢字時又像畫家。

  說起自己的高材生,艾克雷的老師王瑋芳充滿了憐愛之情。來美15年,見證中文熱在美國的興起,3年前開始當中文教師,王瑋芳傾注了很多心血,光給孩子取名就字字斟酌:司紫薇、艾傑平、孔月娥,既要與他們的英文名字諧音,又要有中文寓意。

  在教學過程中,王瑋芳體驗著中美文化的差異。她說,美國的孩子獨立性強,比較自由散漫。王瑋芳就在中文課上引進起立、鞠躬的儀式,體現師生互相尊敬,還讓學生輪流當班長,培養他們的負責任意識。

  王瑋芳說,要讓美國學生喜歡中文,必須激發他們的興趣,寓教於樂很重要。為此她使出“十八般武藝”,教學生炒飯、包餃子,讓美國學生感受中餐文化;為了講解中文動詞,她連太極拳都用上了。

  讓她欣慰的是,不少學生通過學習中文,對中國產生越來越濃厚的興趣,甚至連他們的家長也開始了解中國。現在《北京歡迎你》成了他們學校最流行的中文歌曲。

  艾克雷今年夏天要去中國參加夏令營。明年即將上大學的艾克雷瞄准斯坦福大學,原因是那裡的中文系很強,也有他想上的經濟和工程專業,還有一個原因,那裡離中國更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