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抛“未定論”,日本只是美國的反舌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05 14:52:11  


  中評社台北5月5日電/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日本駐台代表齋藤正樹公開發表“台灣地位未定論”,這當然不是他事後所謂的“個人見解”能夠緩解的;“外交部”的“表示遺憾及嚴正抗議”也是色厲內荏,若命其離境換人亦在情理之中。

  社論說,台灣從來就不曾有地位問題。日本於一八九五年以馬關條約強行割據台灣,但後來對日抗戰,國民政府宣布廢止對日一切條約;而後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日本簽署降書,都一再確定台灣的歸還。因此,所謂“台灣光復”無論就法律或歷史而言,皆毫無任何疑義。
 
  不過,當我們為了“台灣地位未定論”而譴責日本時,不能不知道戰後的日本,在本質上只是美國的從屬,真正的主宰則是美國;所謂“台灣地位未定論”原是美國一度想炮製的東西,後已知難而退,日本所扮演的只不過是美國的反舌鳥而已。

  美國對台,溯自十九世紀起即念茲在茲,從未或忘,儘管它的許多圖謀並未成真,但初衷不變,總是隨著情勢的發展而做著調整。戰後台灣光復,但緊接著國民政府在大陸失敗、韓戰爆發,美國的企圖遂又有了機會;杜魯門在派遣第七艦隊的文告中,即曾楬櫫台灣地位未定的說法。美軍駐日司令部更曾表示過要透過台灣地位未定這種說法,藉著對日和約,而將台灣置於美國或聯合國託管下;因而,美國為了炮製“台灣地位未定論”,以蘇俄不承認國府為藉口,將兩岸排除在外,導演了一場“舊金山和約”。由於當時的國民黨政府需要美國的支援,遂低調處理,但此後舊金山和約即屢屢成為“未定論”的張本。

  社論指出,因此,當人們在譴責日本官員的“台灣地位未定論”時,不能只是選擇性的拿日本當箭靶,而更應深入探討它的時代脈絡。歸納起來,我們可說:

  一、就歷史脈絡而言:“台灣地位未定論”乃是美國介入中國內政,企圖以“超法律”實力為後盾的“舊金山和約”,凌駕“開羅宣言”等一系列法律文件的炮製手法;企圖透過“台灣地位未定論”,形成政治操作空間,故是一種帝國霸權主義的餘緒。例如,後來美日“二加二會議”將台灣納入“周邊有事”之範圍,即由此而延伸出來。

  二、就時代意義而言:美國模糊化開羅宣言等一系列國際條約文件,炮製出“舊金山和約”,將台灣納為保護,固然使得台灣得以維持住與中國分離的“現狀”,但台灣內部也因而出現“台獨”與“獨台”這兩種發展。齋藤風波後,藍營還有“立委”表示“他其實是在幫台灣利益講話”,所反映的即是國民黨內不少人早已內化了的心態。

  三、就意識形態而言:二戰之後,美國始終將台灣視為是它的“戰利品”,可以任意支配,美國自認擁有超法律的支配權,要把“戰利品”給誰皆可;美國將琉球群島連釣魚台列嶼一併“給”予日本即是例證。“台灣地位未定論”其實也是一方面牽制中國,另方面又對國民政府統治合法性故示模糊的某種操控;五○年代美國曾企圖在台導演軍事政變,以及宣揚“外來政權論”,都是“台灣地位未定論”的延長。

  因此,齋藤代表在兩岸開始良性互動、已漸有可能解決爭端的此刻,再提“台灣地位未定論”,恐怕不是“個人意見”所能解釋;難道想要倒撥時鐘,挑激兩岸之間的矛盾對立?

  社論說,正基於此,政府當局不能只做一番表態即讓事情過去,而是應該對整個“台灣地位未定論”重做回顧及嚴正駁斥,並對“國家”立場提出願景。齋藤的發言只是插曲,那個縈繞台灣上空,始終企圖干涉內政及炮製仇恨對立,有如章魚般無所不在的幽靈,才是我們要警惕並防範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