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青年報:五四90年 德賽先生依然年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04 10:05:05  


  中評社香港5月4日電/中國青年報刊載知名學者吳稼祥文章指,再過幾天,中國的“五四”母親生下來的小“德”(來源於希臘語的英語單詞Democracy的音譯“德莫克拉西”的第一個字,意譯是“民主”)和小 “賽 ”(英語單詞Science“賽因斯”的音譯,意譯是“科學”)先生,就滿90周歲了。按人的壽命論,雖然可以稱他們為德老和賽老,但按其在人類歷史上的生存時間論,他們並不老邁,依然年輕。

  1918年1月15日,陳獨秀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文章說:反對《新青年》的人,無非是因為我們破壞孔教,破壞禮法,破壞國粹,破壞貞節,破壞舊倫理,破壞舊藝術,破壞舊宗教,破壞舊文學,破壞舊政治。這幾條罪案我們直認不諱。但是只因為擁護“德”先生和“賽”先生,才犯了這幾條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為擁護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壓,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我們都不推辭。

  於是,德先生和賽先生在中國受孕,16個月懷胎,1919年5月4日,兩位先生臨盆,流血的是北京的青年學生。事情的起因是愛國,但矛頭指的卻是政府,因為北洋政府同意西方列強讓戰勝國中國接受戰敗國待遇——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愛國就要救亡,救亡就是“ 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這個活兒,當然得麻煩德先生和賽先生來幹。

  90年來,頭斷了不少,血流得更多,包括陳先生自己的頭和自己的血,但德賽兩位先生卻有點像中國民間傳說中的“黑先生”和“白先生”,形態若有若無,名聲時好時壞。按照李澤厚先生的理解,五四運動是“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90年裡,頭30年是救亡;中間30年應該是啟蒙,但結果是蒙昧,賽先生變成臭老九,德先生帶上了紅袖標;最近這30年,賽先生進了各級領導班子,德先生呢,終於成了“好東西”,寫進了許多國策文件。

  原本以為在德賽兩位先生沒有真正存在和生活過的地方,青年應該是他們的天然近衛軍。但讓我困惑的是,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漸漸有一些自封為“草根 ”、反智、愛國和民族主義者的青年,認為知識是扯淡,知識分子是狗屁,賽先生呢,自然是扯淡加狗屁;至於德先生,則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臥底特工。

  同樣是北大,同樣是陳獨秀先生當年為德賽二先生杜鵑啼血的地方,有人連篇累牘地寫文章,諄諄教誨學生,要破除對民主的迷信。還有人不患中國沒有德先生,患中國沒有秦始皇,並為此很不高興。此種奇談怪論,居然獲得某些年輕網民的狂熱喝彩,讓人擔心——為他們的未來,也為國家的未來。

  任何東西,適量是藥,過量是毒,科學與民主也不例外。不過,科學與民主在西方可能有過量的問題,但在中國顯然不足。假如咱瘦骨嶙峋,就不要跟著胖人節食。我們民族遠有秦禍舊傷,近有“文革”新痕,如今反被某些人看作偉大帝國的輝煌,看來,兩千年專制老傳統毒素,非90年五四新傳統解毒劑可以徹底消解。對於數千年的老大帝國——中國來說,90歲的德先生和賽先生依然年輕。我們今天紀念“五四”,有一件一再被中斷的事依然緊迫,那就是啟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