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央日報:如此評價江陳三會 兩岸下一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28 16:06:44  


  中評社台北4月28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透視集文章說,第三次江陳會日前落幕,從之前的六項協議,到目下的三項協議,臺灣二次政黨輪替,不及一年,兩岸互動可謂快速躍進。光看定點包機,由現在的每周一0八班,倍增到兩百七十班,業者、商界依舊預言不足,苦於一位難求,就可以了解,兩岸關係的飛躍化與深刻化。 

  但量變產生質變,一旦交流擴大到全面化、跨國化,會不會很快就觸及各自的底線?台灣本來對於兩岸關係就存在多元的看法,如今各層面協議接踵而來,勢必引起“投資過熱”、“掏空臺灣”等疑慮。對岸是一條鞭體制,底線更硬、反應更慢,屆時恐怕難免因意識形態、官場文化等非經濟因素,遲滯了應有的配套。兩岸下一步,將是越來越需要耐性的。 

  即以此次江陳會的狀況,只要是牽涉到第三國、牽涉到兩岸“主權”地位,如空運的延遠權,雙方就沒有結論。又如臺灣島內吵翻天的ECFA,連第四次江陳會的節目表,都沒擠上去,顯見北京內部還在審慎評估,到底臺灣這記變化球,葫蘆裡賣的什麼碗糕?再如金融合作協議,授權臺灣“金管會”、大陸銀監會等機關,進行MOU等商談。儘管被認為是跨越“白手套”機制,朝向兩國政府的對等交涉;但接下來的實質談判,會不會因為“生手上路”等問題,而造成令人失望的延宕,沒人說得準。 

  所以隨著接觸的高深遠大,議題的分殊化和專業化,勢所難免。原本瑯瑯上口的神主牌“一中各表”、“政經分離”會不會成為下一階段談判的絆腳石?原本薄弱的部會橫向連繫,如“金管會”與海基會,會不會形成各吹各調的談判亂象?絲毫都不能掉以輕心。“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但過了彼岸、下了山來,溫度、氣象能不能受得了?還考驗著兩邊的智慧。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第三次陳江會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