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朝鮮日報:兩岸和諧模式給南北韓帶來啟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27 15:31:26  


  中評社香港4月27日電/韓國《朝鮮日報》今日刊登評論文章指,南北韓舉行開城接觸的三天前,即18日,總理溫家寶在中國海南島博鼇論壇上會見了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錢復。錢復在此次會談中轉達了台灣“總統”馬英九提出的“同舟共濟、相互扶持、深化合作、開創未來”的16字理念。溫家寶對此回應說:“面向未來、摒棄前嫌、密切合作、攜手並進”。接著,雙方又於25日在南京舉行了第三次兩岸會談,摸索了進一步合作的方案。

  記者看著春意盎然的兩岸關係,再回過頭來看韓半島,會被寒風頂得喘不過氣來。面對朝鮮耍著韓國玩,一會兒說關閉開城工業園區,一會兒又說開放的情況,韓國政府不知如何應對。對於發射導彈更是束手無策。4月初,韓國政府好像要立刻全面參與《防擴散安全倡議》(PSI),結果又改變主意說:“刀放在刀鞘裏的時候最具威脅。”

  看到這種搖擺不定的態度,很多人擔心李明博政府是否具備一貫的對朝戰略。此時此刻感覺有必要從根本上重新討論韓國政府一直推進的對朝鮮接近模式。過去10 多年裏韓國政府選擇的“陽光政策”是模仿“德國模式”。西德政府以高速公路通行費和釋放政治犯的代價等名義向東德支付了60萬億韓元,從而在通行、郵政協定和電視收視等方面獲得讓步。相反,“陽光政策”向朝鮮支付了巨額資金,得到的卻是“核威脅擴大”和“開城工業園區成為‘人質’”。這等於是救了人卻挨了耳光。

  海峽兩岸的“兩岸合作模式”和“德國模式”截然相反。像韓國一樣發生戰爭的中國大陸和台灣在1949年開始的30多年裏一直相互敵視。首次離散家屬會面始于1989年,比韓國晚4年。但雙方確立了“民間高於政府”、“經濟高於政治”、“部分高於整體”的交流原則,從通商、通航、通郵的所謂“小三通”開始推進。

  以此為開端,20多年後的現在,100多萬名台灣企業家和留學生居住在上海、深圳、廣州等地。每天有5000名以上的大陸人訪問台灣。1500億美元的台灣資金流入大陸,對大陸經濟產生巨大影響。最近,大陸企業正在摸索向台灣投資的方案。

  以這種勢不可擋的民間、經濟交流為基礎,雙方從3、4年前開始走向政治、軍事交流。去年,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博鼇論壇上會見了台灣“副總統”蕭萬長,這也是以上述趨勢為基礎實現的。雙方軍人將於今年8月在夏威夷首次接觸。大陸人嘴上雖然不經常說“統一”,但實際上卻向著“真正統一”的方向不斷邁進。值得關注的一點是,曾經相信台灣在自己“保護傘”下的美國也對兩岸問題上,幾乎未能行使發言權。

  兩岸關係和朝韓關係存在很多不同點。但是,一度因為兩次南北韓首腦會談就沾沾自喜,好像馬上就會取得什麼成果一樣的韓國政府應該從步伐雖然緩慢,但一直堅守“原則”,闊步走向“真正統一”的兩岸關係中學到一些東西。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