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陸資來台投資利多於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20 09:06:44  


在預備性磋商中,確定未來第三次江陳會談,最後的共同聲明,將只會有原則性說明,不會明列開放項目,也沒有正面或負面表列的問題,顯然這是雙方妥協的結果。
  中評社台北4月20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第三次江陳會預備性磋商日前達成初步共識,未來陸資來台投資,將採一般性、漸進式開放。 

  社評說,就在大陸總理溫家寶強調要推動大陸企業赴台投資,並擴大對台產品採購的同時,第三次江陳會預備性磋商日前達成初步共識,未來陸資來台投資,將採一般性、漸進式開放,不會有具體項目,第三次江陳會也不會簽署協議,顯示雙方仍有若干歧見。 

  在台灣經濟活動日現疲態,民間消費意願低落,適時引進陸資來台,當然對活絡台灣總體經濟有正面的作用。不過,陸資來台,涉及的投資項目、行業、金額,形式廣泛,也牽涉資金流動、大陸白領階級來台就業、隨行家眷工作、子女就學、醫療等相關議題,更涉及雙方法律規範,問題十分複雜,必須經過周密規劃、協商才能達成共識。 

  事實上,到2006年底,大陸對台直接投資,只有兩千萬美元,聯想及天獅集團都已透過海外分支機構的名義,進駐一O一;知名的餐飲品牌,如譚頭魚、小肥羊等,也都在台開業。另外,許多大陸公司都藉由香港設立公司的方式,迂迴進入或藉第三地私募基金模式來台。根據統計,今年元月開始,外資匯入23.1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65%;農曆春節前,外資淨匯入已達26.08億美元,折合約860億新台幣,大量流向股市及匯市,其中就有許多是大陸企業的資金,如果不能夠適度規範,當然不免會有一些負面的影響。 

  然而,台灣對於陸資來台,不僅朝野歧見甚大,就是相關部會的意見也相當紛歧。舉例來說,陸資來台投資範圍,“經濟部”原先計劃製造業開放九成,而“陸委會”則認為應該以正面表列方式,分三階段漸進開放,幾經討論,最後決定製造業212項中,先選定三成,列入第一階段優先開放;至於投資項目,“經濟部”原先是以“搭橋專案”為陸資來台的基本藍圖,包括太陽光電、車載及汽車電子、航空、通訊、LED(發光二極體)照明、資訊服務、風力發電、車輛、食品、精密機械等,但後來又不加限制,而以兩岸產業有互補性的項目及台灣可借重大陸優勢的產業為範圍。 

  社評說,在預備性磋商中,確定未來第三次江陳會談,最後的共同聲明,將只會有原則性說明,不會明列開放項目,也沒有正面或負面表列的問題,顯然這是雙方妥協的結果。 

  就大陸來說,陸資來台在政治上,可彰顯大陸對台灣的善意;在經濟上,則不僅可以活絡台灣的經濟,也可借助台灣科技及人力優勢,做為經濟發展的槓桿,可謂互利雙贏,因此,投資項目當然是多多益善。 

  不過從台灣角度看,除了“國防”工業外,具獨佔性及敏感性的高科技產業以及由政府公共預算支應的公共建設,本來就不考慮開放,若干學者及業者也擔心陸資來台,會不會造成台灣技術的外流,甚至掏空台灣技術?會不會大肆挖角?會不會增加失業?會不會反而導致台灣資金過剩?會不會干擾台灣股市?會不會來台投資不久就撤資? 

  社評指出,平心而論,這些擔心多半都是杞人憂天,不足為慮,只要透過縝密規劃,完善配套,相信都可以逐步解決,但是為了避免相關產業強烈反彈以及在野黨藉機鬧事,政府在初期不免會採取緊縮及模糊的策略,甚至將金融服務業也暫時排除在外;儘管如此,陸資來台終歸是利多於弊,我們當然支持,也希望在今年年底,就能夠實現,為台灣的經濟注入活水。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