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台政治創意和召喚力瀕枯竭 藍綠皆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19 09:06:47  


  中評社台北4月19日電/聯合報今天社論指出,最近的選舉議題,不斷出現意想不到的老面孔。綠營方面,蘇貞昌和陳唐山可能投入縣長戰局,陳水扁則陸續放話要參選縣長和“立委”,並另點名呂秀蓮二○一二參選“總統”。藍營方面,則放出宋楚瑜迎戰蘇貞昌的風聲,並炒得煞有介事。這種“老將競相回鍋”現象,不免讓人憂多於喜。

  第一位“元老級”戰將出現時,或許讓人感到新鮮、富有創意,也寄予期待。然而,看到一大群超級老將蜂擁而起,人們應該意識到情況其實不是太妙。疑問在:台灣的民主政治在走回頭路嗎?

  表面上看,當過“中央”要員的政治巨星願意下鄉參選,可彰顯政治“無分貴賤”的精神,同時也可將“中央”執政的經驗帶回地方,提升地方政治的品質。但若對照現實政治,上述圖像恐怕只是奢侈的想像。因為,這些人願意委身屈就地方選舉,未必是出於提升地方民主之類的神聖理想,而是為了重覓個人的政治舞台,他們關注的只是“中央”的權力分配;有些人可能等不及任期結束即投入下一場選舉,遑論用心經營地方。從這個角度看,地方職位變成政治巨星的權力跳板或暫時收容所,對地方的長遠經營未必有利。

  老將成群重出江湖,另一個影響是將妨礙新人的出線及世交代替的進行。在民主社會,政治人物正常的歷程應該是:經由草根的磨練,逐步進入“中央”。這當然也有例外,例如當年國民黨失去政權後,胡志強以政務官資歷下鄉參選,接受民意洗禮,終而得兼“中央”及地方之歷練。

  但以陳唐山和蘇貞昌的例子,他們皆曾久任地方首長,因表現出色而晉升“中央”要津;如今,為了個人政治因素,要再返鄉爭奪地盤,當然會對新人造成排擠。民進黨以“世代交替”為由,排除了民調超前的陳唐山代表出征台南,表面聽來也言之成理;但如果同一法則卻不適用於蘇貞昌,難免要受到地方民眾質疑。

  當然,如果以勝選為最高前提,民進黨在北縣提名蘇貞昌,那麼“世代交替”的理想該被犧牲,也就不難理解。但是,這也反映了台灣民主政治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選舉手段的高度策略化,已經逐漸把政治帶離以“人民為主”的本質了。

  看近廿年的選舉變化,從早期國民黨時代的買票、配票動員,到民進黨時代的悲情、抹黑戰術,選民見識了種種極端的選舉造勢伎倆。然而,選舉技術上如此“精進”的民主台灣,在歷經二度政黨輪替後,卻無法讓人民享受到更美好的施政,反而在藍綠互鬥中飽受夾擊的傷害。藍綠政黨耽於彼此勾心鬥角的對決,在民眾又有什麼樂趣可言?

  馬英九以五成七的高人氣當選“總統”,上任後支持度卻旋即跌到三成;最近兩次“立委”補選,投票率均只在四成上下,人們連投票所都不想去。這些現象,都說明了台灣政治的創意和召喚力已瀕於枯竭,藍綠陣營皆然。當政治愈變得個人化、派系化,對公眾的意義也就愈薄弱;越多老人不肯甘休,政治恩仇就越難分解,也虛耗社會對新局的期待。如果奧巴馬生在台灣,想脫穎而出,豈不要等到白頭?

  的確,當民主逐漸變成政治人物的權力豪賭時,再忠誠的選民也會感到厭倦。綠營大老評論蘇貞昌的“天王出征”說,如果蘇選上,他將成為民進黨的新權力中心;即使落選,他也會變成綠營的大英雄。但事實果真如此嗎?且看謝長廷參選“總統”時固然威風一時,但落選後又如何了?再看,陳定南當年在宜蘭奠下“陳青天”的口碑,但上次再回鍋卻選得一片蒼涼,連昔日的好名聲都黯然。宋楚瑜在省長時席捲全台,但他執意參選台北市長卻僅獲五萬多票,豈不枉費老宋一生傳奇?

  台灣選民果真偏愛“巨星”、“老牌”,或者那只是政治人物的錯誤想像?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