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不沾鍋不改,馬英九兼黨主席也沒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17 09:18:17  


  中評社台北4月17日電/去年五二○後,爆發“第一線/第二線”風波,馬英九宣布“絕對沒有”兼任黨主席的意思。

  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說,當時,我們曾有兩點評論。一、“總統”兼任黨主席,可說是一項重要戰略武器,也可說是在重大情況下的救生艇。馬英九可以不兼黨主席,但是不能說出“絕對不兼黨主席”等語;因為,沒有人會在瞬息萬變的政治戰場上,自己宣布放棄戰略武器及救生艇。二、二○○八大選後的情勢,馬英九不可能扮演“退居第二線”的角色,因而在必要時即應考慮兼任黨主席。

  社論指出,馬英九應兼黨主席,理由有二:

  一、馬當選二○○八“總統”,選民期待的是他成為一個“國家領袖”,但他卻似乎僅以做為一個受到“憲法”形式條件規範制約的“總統”自命。“總統府”裡的“總統”與“國家領袖”,其間有極大落差,必須彌補。

  二、舉世大約有三種政體,而有不同的黨政介面。一是“內閣”制,內造政黨,“閣揆”就是黨魁。二是“總統”制,如美國,行政與立法分立,但黨部只是募款與選舉機器,不能指揮“國會”黨團,自然亦無與“總統”分庭抗禮的“黨魁”。三是共產專制,外造政黨,黨魁高於元首,亦可“兼”國家元首。然而,國民黨(民進黨亦仿效)則原屬“列寧式政黨”,黨政一體;但在憲政民主化以後,“總統”若兼黨主席(如李登輝與陳水扁),即屬黨政同步,若不兼,則可能出現一位領導“國會”黨團而與直選“總統”分庭抗禮的“黨魁”。橫豎看來,後者都是一個畸形體制,竟在前述三種政體之外別樹一幟。

  其實,馬吳的“磨合”已是相當密切,似非外界挑撥所描繪的那種狀況。但是,馬吳並稱“二巨頭”,而吳伯雄的輩分又高於馬英九,且有其自己的政治風格、品牌意識,又有自己的人情世故要考慮;所以,就出現了邱毅毀了沈富雄的“監院副院長”提名、“財產來源不明罪”擱淺,及李慶安事件拖至不可收拾等局面。馬英九“尊重伯公”,也尊重黨政分際;吳伯雄則有自己的風格品牌與人情世故,這類事情層出迭見,於是就成了人們如今所見的這個畫面。西諺有云:“二人共騎一馬,必有一人坐在前頭。”即使以馬吳的親密,也不可能在馬背上並排坐著“兩巨頭”。

  社論又說,但是,馬英九的問題,尚不只在兼不兼任黨主席;倘若其“團隊工作”(Team Work)的經營方法不變,兼黨主席後,恐只是更增勞瘁而已,反而可能更陷捉襟見肘的境地,在此也有兩點評論:

  一、馬英九不沾鍋的調子要改。馬在群眾間極有親和力,但左右大員要角對他卻有“咫尺天涯”的感覺。其實,馬英九也未必要兼黨主席,只要他能在“馬蕭劉王吳”五人之間,扮演好強力黏著劑的角色即可;若能與其他四人結交成推心置腹、肝膽相照的同志與知交,則整個統治結構即可泰半底定。但是,馬英九的“分際”,卻可能演成“疏離”;“不沾鍋”,亦可能演成“咫尺天涯”;倘非如此,馬蕭劉王吳五人,也不至於你看我、我看你,坐視沈富雄提名、“財產來源不明罪”,及李慶安事件惡化至那般地步。五人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明明近在咫尺,何以竟如遠在天涯?一切癥結,豈不皆在太重形式分際的“不沾鍋”?

  二、必須建立精粹的工作部隊。馬團隊是書房族而不是田野族,頗易流於空談,不能證驗於實際。南方朔批評馬英九“以風格替代政績”,誠是一針見血。馬英九原本想“退居第二線”,那是“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的腐儒思想;今日民主政治,天天都有狀況,形同肉搏戰,豈有什麼第二線可言?馬若只有“風格”,卻無工作部隊將之化為“政績”,即不可能擺脫花瓶形象。但是,例如,現今府閣黨三個秘書長,不是已無活動力及創新力,或是根本放錯了位置,要不就是只擅身段或擺譜;這類人格性向,可謂根本談不上穿針引線、化異求同的效益。馬英九若兼黨主席,不只是由上而下君臨國民黨,而是要用工作部隊由下而上來帶動這個黨,領導這個黨,將風格化為使命,由使命化為政績。

  社論認為,馬英九應考慮兼任黨主席。整個政府與整個黨,未來只有一個品牌意識,而不是幾個“巨頭”以自我的品牌來互別苗頭。這個新的品牌意識就是:應堅持廉能風格,並堅定地將風格化作政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