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泰國想要的民主是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13 21:56:28  


  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長江商報發表作者胡潔的文章指出,泰國又一次成為世界焦點。不過此次並非源自東盟系列峰會的救市舉措,而是數千“紅衫軍”圍攻會議中心致使峰會取消的“壯舉”。此前的3月28日,泰國前流亡總理他信通過視頻講話指控2006年策劃政變的人物是樞密院主席普瑞姆與前總理素拉育,並號召著紅衫的泰國反獨裁民主聯盟(反獨聯)發動街頭遊行,要求總理阿披實辭職解散議會重新大選。昨日,泰國總理阿披實已宣布首都曼谷及周邊地區進入緊急狀態,而其本人在撤退時也遭遇衝擊。

  上一次,僅在4個月前,同樣是“捍衛民主”的口號,不同的只是黃衫,人民民主聯盟將他信妹夫頌猜拉下了總理寶座。不過,歷史總是輪回著相似。泰國政壇猶如一場曠日持久的拔河賽,拉鋸的雙方其實都在“玩一場遊戲”,大家似乎都在為同一個神聖的目標“國家民主”奮鬥,但任何一方的勝利卻都是暫時與“非法”——因為,在這樣一場混戰中,已然沒有制度標準的認可。

  議會是可以隨時解散的,首相是可以被逼辭職的,憲法也是可以即時修改的。從泰國國旗上,也許我們可以看得更清楚:民選政府、國王、軍隊雖是三個平行的權力中心,卻因另兩極的穩固與制衡,實質上讓民選政府成為搖擺不定的態勢。因此,在泰國王的默許下,2006年的軍事政變成為近年政局混亂的起點。

  然而,作為1932年即確立君主立憲制的現代國家,政府必須以推動民主進程為己任,如此一切即成悖論。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催生的堪稱泰國史上最民主的憲法,推動和發展了他信政權及其廣大的底層支持者,卻繼而侵蝕了傳統精英的利益,並由此引發了政權爭奪戰。自2006年至今,泰國業已更迭了四屆政府,目前看來阿披實也難以結束亂政。

  當然,也許可以將此種種抗爭與波折看作民主進程的必要過程。英國政權由王權轉至議會,歷經清教徒戰爭、光榮革命至下議院掌權近三百年。但美國民主體制的確立,卻在借鑒英法等歐洲國家的基礎上通過三權分立迅速完成。相對而言,不能不質疑泰國民主的“誠意”。

  事實上,在表象的激烈抗議外,關於黨派間利用金錢等利誘遊行參與者也是不爭事實。每一輪的幕後勝利者也終究會被繼任者找到把柄。因此,可能還是那些局內人所說較為中肯:不要拿西方民主在泰國說事,鬧得再凶,也不過是內政。只是,對於目前愈演愈烈的混亂局勢,僅僅依靠政府的解決方案只會繼續醞釀不穩定因子。泰國亂政的糾正,必須依靠三方權力的妥協與努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