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報:溫總當頭棒喝 港府好自為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13 10:27:17  


  中評社香港4月13日電/香港新報今天社評說,日前到泰國出席東盟峰會的總理溫家寶接受香港傳媒訪問時,以四字錦囊“不進則退”提醒,香港面臨競爭,要在金融危機中保持發展,才可保住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社評認為,溫總由過往一直強調香港的地位“不可替代”、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到今次贈以“不進則退”四字金句,並非中央對香港政策有改變,而是針對港府的保守施政和社會日漸滋長的依賴心態,給予當頭棒喝。

  國務院上月底正式通過要在10年內把上海打造成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會否被取代備受本港各界關注。一向以來,香港自視為中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如泰山。這是香港最根本的優勢,也是國家無條件支持香港的最大理由。近年上海、廣州等內地大城市都銳意發展金融業,已經對香港形成無形的競爭壓力,如今中央明確將上海定位為國際金融中心,意味著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唯一地位”受到挑戰,國家是否還會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關乎香港的貼身利益,難怪港人憂慮猜測。

  但是,從國家長遠發展來看,中國發展多個金融中心是順理成章應有之義。在剛結束的G20峰會上,中國的大國地位已毋庸置疑。中國擁有13億人口,未來經濟規模更趨宏大,需要分工不同的金融中心為國家融資也合情合理。目前美國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中,紐約集中處理股債等金融業務,芝加哥則主要以商品期貨交易為主,幾乎主宰了全世界的金融產品、商品定價的話語權。

  社評說,香港近10年來經濟轉型緩慢,經濟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中央的支持,例如自由行、CEPA、資金北水南調等政策,近期則有人民幣貿易結算,以及未來的“港股直通車”。為確保“一國兩制”成功落實,維護香港繁榮穩定,中央對香港差不多是有求必應,領導人訪港必會帶來“大禮”,香港每遇到經濟挫折最容易想到的辦法也是向中央伸手。

  香港曾被譽為“會生金蛋的鵝”,經濟發展水平遠超於內地任何一個城市,又不需要向中央繳稅,連駐軍的軍費也不用負擔,最有本錢、有能力在國家經濟發展、金融改革扮演重要角色,但實際上香港近年作為不多,遠未能發揮出應有的示範作用,反而要中央不斷出手相助,不能不說是香港的悲哀。

  社評表示,香港七、八十年代都經歷過經濟危機,但是港人憑著冒險、打拚的精神,一次次化險為夷,創造經濟奇跡。反觀如今港人的衝勁闖勁逐漸消失。如何對抗這次金融海嘯,至今港府提出的建議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驚喜,特區高官一再高呼“經濟遠未見底”之餘,卻不能制訂一系列“穩金融、撐企業、保就業”的短中長期配合措施,始終難以給港人戰勝危機的信心。

  日前經機會推出有關經濟新增長點的六項建議,亦嫌流於空洞,具體規劃及可操作性欠奉。溫總明言,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是靠確定,而是靠市場競爭。這是否代表中央正式向香港發出警號,希望香港自己爭氣,有所作為,不要事事靠內地提供優惠?港人應該三思。


    相關專題: 溫家寶總理出席東盟、東亞峰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