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傳媒先別急著替亞洲代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09 16:15:34  


  中評社北京4月9日電/此間《中國青年報》刊載署名評論文章說,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日前發布指導意見,提出將在三到五年內,培育出六七家資產過百億、銷售超過百億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大型出版傳媒企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分析:中國需要將自己的文化和責任傳播給國際社會,而中國傳媒要代表“亞洲立場”,替亞洲代言。

  在這裡,傳播專家給中國傳媒進行了國際化定位,設計了一種國際角色,有點睜眼看世界的味道。但任何大眾傳媒,都是立足於一定的國內市場的,這是由它的盈利模式決定的。中國的傳媒,如果還想扮演一定的國際角色,它首先必須是中國國內的。如果傳媒不是國內的,連國內受眾都很少,那它就很難在市場上支撐下去,它還能替誰代言?

  喻國明所說的“替亞洲代言”,也是一種好大喜功的想法。世界上有沒有一種“亞洲立場”,現在明顯還是一個問題。甚至有沒有一種“歐洲立場”,有沒有一種“美洲立場”,也是問題。比如說到歐洲,西歐與俄羅斯的立場經常很難調和;說到美洲,美國和拉美沒有統一立場,甚至現在已經鬧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而且拉美內部也有分歧。造成各洲立場分歧的原因,其根本在於國家利益的不同,也有價值觀的分歧。

  再說亞洲,全洲50來個國家,還有若干有爭議的地區,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社會制度各不相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距極大。日本早年宣布“脫亞入歐”,這個國家不僅與西方有著共同的價值觀,而且有著基本諧調的政治、經濟利益。印度是西方極力拉攏的一個亞洲國家,去年美、日、德都曾提出與印度組成一個排斥中國的同盟。而在防止朝鮮、伊朗擴散核武器方面,中國又與美國有著共同利益。這些表明,亞洲國家利益分化極大,也沒有大體一致的價值觀作為立場整合的基礎。

  如此說來,“亞洲立場”純屬子虛烏有,也許它可以作為亞洲國家朝向政治整合的一個階段性目標,但那也只能是遙遠將來的事情。讓中國傳媒代言一種子虛烏有的事物,實在是一種瘋狂的想法。這樣做,不是在為傳媒設定價值目標,而是在模糊傳媒價值目標;不是在為傳媒分配角色,而是在架空傳媒。

  中國傳媒還是要腳踏實地,先扮演好國內角色。有關傳媒的角色定位,曾經不乏爭論。有人說,報紙和其他媒體是“人民的喉舌”,是一種“社會公器”。但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錯誤觀念,“人民”這個概念具有“欺騙性”,報紙和其他媒體應當是“政府的喉舌”。而在新聞傳播實踐中,更有人把政府和人民的立場對立起來,使媒體的公信力受到損害。

  事實上,傳媒替誰代言不是一個簡單的“二選一”,它既非簡單地替“人民”代言,也不是簡單地替政府代言。從民眾方面來說,他們有知情權,政府事務必須公開透明;從政府方面來說,它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在法律授權範圍內,它對公開什麼、不公開什麼有取舍的權力。顯然,在政府與“人民”之間,需要價值整合,形成官方與民間能夠通約的共同價值觀。而傳媒,正是我們國家與社會共同價值觀的代言人。

  中國要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傳媒和傳媒集團,必須有完備的新聞立法,一方面向新聞傳播活動充分授權,另一方面對傳媒行為進行必要的法律規範。能夠代言政府,傳媒才有生存發展的政治空間;能夠代言人民,傳媒才有發展壯大的市場空間。“墻內開花墻內香”,這是新聞傳播行業特殊的市場法則。國內民眾滿意,傳媒才有走向世界的底氣,才可能代言中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