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9日電/國務院常務會議8日決定,將在上海市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東莞4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征程的關鍵一步,並為今後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奠定重要基礎。
從此前半年內6500億元貨幣互換協議的簽訂,到跨境貿易結算試點的推行,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圖正悄然展開。
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一步
新華社報道,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對於推動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貿關係發展,規避匯率風險,改善貿易條件,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在上海市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東莞4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是考慮到我國與香港澳門地區及東南亞等周邊國家貿易往來比較頻繁,用人民幣取代美元來結算,可以避免匯率的劇烈波動,有利於貿易往來。”長期研究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的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曹紅輝說。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結算貨幣――美元和歐元匯率都經歷了劇烈波動,我國企業和貿易夥伴國企業普遍希望使用幣值相對穩定的人民幣進行計價和結算,從而規避使用美元和歐元結算的匯率風險。推行人民幣結算能夠使進出口企業實現雙贏,有利於穩定貿易需求。
事實上,隨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啟動,人民幣國際化征程的關鍵一步正在邁出。
“一般來說,一國貨幣的國際化要經歷從結算貨幣到投資貨幣、再到儲備貨幣三個步驟。如今,通過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可以減少周邊國家對美元結算的依賴性,從而為將來人民幣在區域內扮演投資和儲備貨幣職能打下基礎。而此前我國央行與韓國、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尼和阿根廷等國家和地區簽訂了6500億元人民幣規模的貨幣互換協議,增加了人民幣的國際使用量以及覆蓋面,為今後人民幣跨境結算提供了資金支持。”曹紅輝說。
金融危機催生人民幣國際化征程
自金融危機爆發後,“人民幣國際化”這一詞匯屢屢見諸報端。金融危機使人們意識到美元“一幣獨大”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弊端,以及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性,同時也堅定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心。
“以一國主權貨幣作為世界貨幣的國際貨幣體系,必然導致貨幣濫發現象,這正是本次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也是近三十年來世界金融危機頻發的制度性根源。”中國進出口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建業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