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解讀法國重返北約是否背離戴高樂主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09 18:01:20  


法國軍人列隊。(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4月8日電/《半月談》文章稱,法國總統薩科齊4月4日在北約首腦會議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法國重新回到已經退出43年之久的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這是法國對外戰略的重大調整,也是當前國際關係中一個重要事件,必將對歐洲安全以及跨大西洋關係產生巨大影響。

  “戴高樂主義”的標誌性行動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成立於1949年,法國是12個創始國之一。北約作為西方國家結盟的政治、軍事組織,主要作用是遏制蘇聯和華沙條約集團。西方盟國通過該組織借重美國的軍事實力以確保自身安全,而美國在抗衡蘇聯的同時也達到了控制歐洲的目的,顯然,美國在北約中具有霸主地位。

  戴高樂出任法國總統後,對美國的獨斷專行十分不滿,認為法國在北約中充當了“馴服角色”。戴高樂從1959年開始採取對抗性措施:把地中海艦隊從北約撤出,拒絕美國在法國領土上儲存核彈頭,部署在法國的美國轟炸機群被迫撤往英國和西德,拒絕北約空防一體化,法國大西洋艦隊撤出北約……這些措施使法國逐步脫離了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1966年2月21日,戴高樂最終邁出了令世人震驚的一步,宣布法國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這一決定意味著法國雖然繼續留在北大西洋聯盟之內,但已成為北約內一個“不完整的成員”。在當時東西方對峙的狀況下,戴高樂的這個決定使得法國在美蘇兩大對立陣營之間採取獨立的外交立場,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獨特的作用,維護了法國的國家利益,因而在國內外獲得了很高聲譽。“退出北約”成為戴高樂主義的標誌性行動。

  薩科齊是否放棄“獨立”

  薩科齊自2007年出任總統以來,致力於調整法國的外交戰略,重新返回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則是這一戰略調整的組成部分。2008年法國提出了“重返”的條件,其中一項是法國必須在北約軍事指揮機構中占有重要位置。今年1月法美雙方達成初步協議,美國同意法國人擔任北約中兩個指揮機構的司令官。今年3月,法國政府將全面重返北約的議案提交國民議會審議,經過激烈的辯論,最終這一計劃獲得批准。

  薩科齊雖然如願以償,但是國內的質疑之聲始終不斷,一個主要的擔憂就是,重返北約是否有損法國長期奉行的獨立外交原則,而這正是法國歷屆政府始終堅持的方針,也是法國民眾引以為豪的國民精神。那麼,重返北約是否意味著放棄了獨立外交?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隨著冷戰的結束,法國在東西方之間所占據的獨特地位已不複存在,近年來由於法國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導致兩國關係處於低谷,法國成為美國在其西方盟國中一個主要的擠壓對象,它的外交空間不斷縮小,國際舞台上的聲音日趨微弱。歐盟中新成員與老成員之間的隔閡加重,內部分歧加大,使得歐盟制訂共同外交政策、對外用一個聲音說話的計劃更難實現。歐盟這種分裂狀態制約了法國在歐洲可能發揮的作用,也使其主導地位受到威脅。除此之外,俄羅斯的重新崛起和新興發展中國家的實力增強對法國也形成了新的挑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