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6日電/中國時報今天刊登陸以正的文章,分析G20峰會的收穫。
文章指出,分析G20高峰會的成就,要從兩個層面去看。台灣各報雖然大幅報導這次峰會新聞,各方評論並未抓到癢處。什麼才是這次會議的核心問題呢?簡單點說,就是哪種通貨能取代美元,成為世界性的貨幣?大家都瞭解,美元雖是美國的貨幣,卻是全世界的頭痛。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就因美國內部金融控制失靈,才傷害到其它國家,無一倖免。
中國已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更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外匯存底超過兩兆美元。但人民幣能取代美元,成為國際交換與貿易的媒介嗎?坦白說,還不夠氣候。日圓雖然仍在升值,做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也不夠資格。
有經濟學家主張用國際貨幣基金的“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簡稱SDR)”代替美元。IMF是籌募這次一點一兆緊急經費的主角,正在向各國伸手借錢,無從兼顧。G20會議公報雖然提到充實全球性金融機構並把“金融穩定論壇”升格成金融穩定委員會,八字還沒有一撇,也沒到成熟時刻。世界上最該破產的美國,今日仍是世界金融與經濟中心。倫敦、東京或北京暫時都不能取而代之。
這也是歐巴馬夫婦初試啼聲,在倫敦搶盡媒體鏡頭的原因。蜜雪兒雖然把手勾在伊麗莎白女王肩膀上,有違禮儀,依然風頭十足。她陪丈夫首次出席國際會議,九天行程裏,除倫敦外,還要訪問巴黎、柏林、和布拉格,都有象徵性的意義。
今年是北大西洋公約六十周年紀念,法國在戴高樂時期原將三軍退出北約指揮,不聽布魯塞爾(Brussels)北約總部的命令。現在薩科奇總統決定軍方重歸北約節制,值得大事慶祝。四月四日,歐巴馬在歐盟議會所在地斯特拉司堡(Strassbourg),為各國大學生開美式的“鎮民大會(Town meeting)”,CNN也全程轉播。
G20峰會發表的公報,共分六大段,條分縷析。前言之後,第一大段講的是如何“恢復經濟成長與就業機會”;第二大段則著重“加強金融管理與制度”,特別提到嚴格管理避險基金(hedge funds);第三大段討論如何“充實全球性金融機構”;第四大段的重點是“抗拒保護主義,推廣全球貿易與投資”。
公報第五大段強調“確保全球共享公正的持續復甦”。最後亦即第六大段是“兌現承諾”,保證必定會說到做到。全文中值得注意的,是言必稱“全球”,顯示在“世界村”裏,沒有一國可以獨善其身。
世界金融海嘯裏,中國一枝獨秀。別國都在衰退,唯有大陸雖難做到“保八”,經濟成長率應可維持在百分之六以上。胡錦濤主席在倫敦G20峰會裏,無疑是媒體注意的中心。台北報紙有張照片,胡在中央,背後則是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嘻笑地摟住歐巴馬和英國布朗首相的頸脖,襯托出胡錦濤的莊重自持,也象徵中國在國際間與日俱增的地位。
做為G20峰會的東道主,英國自然希望峰會決議對布朗首相被國內輿論釘得滿頭包的困境,有所幫助。英國大眾享受太多福利,因而經濟衰退遠甚於他國。政府預算赤字,二○○七年僅二.八%,去年跳到四.六%,今年會有八.八%,明年將到九.六%。報紙自稱英國已是“歐洲病夫(Sick Man of Europe)”。花了大量經費辦這場大拜拜,對英國經濟有何幫助,還要等時間證明。 |